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用心經營 兩岸“三通”直航是新經濟之始

2008年12月15日 09:20:00  來源:
字號:    

   今天,12月15日,兩岸海運、空運全面直航,雙方都將舉辦盛大的首航儀式,記錄這兩岸關係發展史上最具意義的一天。臺媒《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兩岸關係今天起將進入新的時代,更為臺灣經濟創造新的發展空間,等待同心經營;尤其,時值後金融海嘯的經濟重整時期,此時啟動的兩岸“三通”提供了更多機會,需要彼此好好把握。

  社論説,兩會11月4日在臺北簽署的兩岸直航等四項協議生效,兩岸海路運輸將直通,不須再靠第三地,大幅縮短航程及轉運工本;假日直航包機擴大為天天都有的日常包機,朝發上海、傍晚回臺的“一日生活圈”形成,為往返兩岸的民眾省下可觀的時間與金錢;貨運包機也將啟動,讓搶時間的臺商貨物有了更多的選擇;兩岸通郵使包裹郵件的傳遞更快捷,認證不費時、遺失率降低。

  社論認為,兩岸基本“三通”最直接的實質意義是船舶、飛機等航行器,不必在人為限制下停靠第三地,省下了燃料及時間;依據國民黨智庫內部的換算,臺灣民眾一年將可因此節省新台幣310億元的支出,轉換用於實體經濟,至少可貢獻經濟成長率0.01個百分點。

  社論認為,今天啟動的兩岸直航對臺灣經濟而言,實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首先,它代表了不再凡事負面思考的直觀否定,是能以理性的邏輯,選擇于己有利的對策與作為,讓長期受制于兩岸枷鎖而畸形發展的臺灣經濟,終得以正常伸展,探觸各種可能。

  社論進一步説,在實體經濟層面,兩岸直航不只是讓兩岸間的往來截彎取直,更是打通了臺灣經濟的血路;因為經濟快速全球化、也因為中國大陸的崛起,讓兩岸航路限制所制約的,不只是兩岸間的客貨往來,也一起限制了臺灣與世界經濟舞臺的連結,結果是臺灣既未完全搭上大陸經濟快速起飛的順風車,更深陷經濟邊緣化危機。因此,今天打開了兩岸通道,形同一併打開了通往世界的關卡;一如眾多外商所言,兩岸關係不僅不再是臺灣經濟的減分,還將是産出紅利的加分。

  社論還指出,但是,兩岸渠道雖通,水到亦可預期,卻非絕對必然;直航效益的展現,關鍵將在於齊心經營。一如前述,兩岸“三通”可以省下很多工本,但如果只是滿足於當前既有的人貨往返需求,“三通”的效益也就不過爾爾;真正重要的是,企業及臺當局能在政策思維鬆綁及既有的産業優勢下,運用剛剛打開的兩岸通路,創造出更多樣、更巨大的市場。

  舉例來説,上海臺北間的空運直航,最快只要82分鐘,比坐高鐵往返臺北、高雄還短,這個時間就創造了空間,對兩地間的人員往返、家庭形態、生活環境、人才訓用帶來巨大改變,而非僅是有利臺商根留臺灣而已;又如兩岸郵政網路的結合,將提供郵購、網購的發展空間;再如已居世界要角的臺灣科技産業,除了強化既有的全球運籌角色,面對彼岸豎排分工上行的壓力,如何借用兩岸直航掌握優勢,可能是更為急迫的;此外,直航的效果還可考慮通過快速設置營運特區的方式,以高度的自由化吸引企業進駐而擴大。這是一個需要用心經營的過程,直航只是臺灣發展這條新經濟之路的開端。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