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媒呼籲島內民眾恢復信心重振經濟

2008年12月05日 14:10:00  來源:
字號:    

  依據臺當局“行政院主計處”十一月公佈的經濟預測,今年臺灣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為負成長1.02%,並預測第四季負成長1.73%,明年第一季負成長0.31%,正式宣告臺灣經濟步入衰退中。全(2008)年經濟成長率下修至1.87%,2009年則為2.12%,恐創下2001年後的新低點。

  由於今年國際間連續爆發金融危機,對長期仰賴出口外銷産業的臺灣,必然會受到國際市場牽連;加上股市暴跌,企業週轉失靈,接連倒閉,失業人口增加,民眾多數看壞未來景氣,民間消費銳減,經濟成長率下滑是無可避免的事實。

  另根據IMF亞洲國家經濟成長率預測報告,臺灣明年的經濟成長率,雖從十月份估計的3.8%調降至2.2%,但相較于其餘亞洲三小龍,新加坡、香港、韓國均被下修至2.0%,臺灣的經濟表現仍較優,但面對全球經濟將陷入景氣衰退的陰霾,臺灣也難以置身事外。

  臺媒《中央日報》網路版今天發表特稿文章説,臺當局在短時間內接連祭出消費券、促進就業方案及擴大公共建設投資、推動“愛臺12建設”等動作,在在宣示了刺激民間消費、提振臺當局支出的決心,希望藉此對來年的經濟成長率做出貢獻。而臺當局的目標與計劃,由各部門專業人士構思,仍需經層層關卡審核才能落實到地方,要到社會上實際産生效果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最怕的就是政策反覆,讓民眾感到無所適從,打擊民眾對景氣復蘇的預期與信心。

  評論認為,目前民眾對經濟前景的信心嚴重不足,臺當局最重要的是建立民眾對執政團隊的信心,除了展現團結共識,加強倡導政策可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應給予各部會足夠時間與空間,明確訂定經濟政策並有效監督執行。

  文章還説,對於民眾而言,過多的口號並不能帶來實質幫助,臺當局可鎖定幾項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重大建設,加強落實及執行效率。例如,颱風期間被破壞或需優先改建的危橋,應儘速發包施工,並保障臺灣勞工人數及固定工資,提供民眾就業機會。另外,全島便捷交通網其帶動發展的效果也很顯著,應儘速排除各項限制,提早發包施工,同時限定臺灣勞工人數比例並保障固定工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景氣何時才會反彈?端看民眾的信心而定。文章最後説,只要臺當局多表現與民眾站在同一陣線,加強落實鎖定的重大公共建設,將有機會帶動週邊産業,讓廠商有意願增加投資,創造就業機會,重振民間消費,民眾信心逐漸回溫,必能安然度過經濟衰退。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