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狂炒“公投” 恰驗證扁當局經濟議題的不堪

2007年09月20日 10:02: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刊載社論説,陳水扁“總統”日前在接見臺商代表時,提出他對藍營某一件電視廣告內容的批評。在該件國民黨製作的廣告中,某一位韓籍商人透過口述指臺灣最近幾年政治議題太多,而當局整體之經濟建設不力,以致于臺灣在競爭力方面落在亞洲四小龍之後,甚至是掉落在龍群之外。對於這樣的批評,陳總統則以經濟成長率、物價指數、失業率、世界經濟論壇等總體指標作回應。他認為這些數據都顯示臺灣經濟表現其實優於韓國,所以藍營的廣告是標準的“唱衰臺灣”。

   

  社論指出,在過去一年中,陳水扁“總統”前後不一、內容矛盾的發言所在多有,各界都已經見怪不怪。對於這樣一位連老美都感到頭疼的“總統”,許多人民原本對其言論都寧願視而不言,以免自尋煩惱。但是阿扁把臺灣經濟講得“甲勇”,更把對臺灣經濟有意見的人描述為唱衰臺灣,我們就不得不加以評論了。

   

  評估一個地區經濟的好壞,一般常以若干經濟指標做基礎,包括GDP成長率、物價指數、失業率、消費者信心指數等。如果要再細分細看,則GDP成長率之中又包含民間消費、投資支出與出口等項目,分別可以探討其個別數據的意義。如所週知,過去幾年臺灣的GDP成長在數字上看還不算差,但是絕大多數的成長率都是來自於出口,而島內消費與投資的成長卻是非常低。即使是去年第四季投資成長小有提升,但是與早年動輒兩位數相比,還是有天壤之別。再以失業率的數據來看,臺灣的數字背後究竟有多少是來自於“行政院”促進就業方案的浮面刺激,也有待厘清。如果有失業人口被當局雇去輸入電腦數據或噴灑登革熱藥水,他們短期會被歸為就業,但就中長期而言,這些就業人口絕對是虛假的數字。

   

  我們要強調的是,如果真的要分析臺灣經濟的體質好不好、衰不衰,就要把各種統計數據全部攤開來看,而不是只抓少數亮眼的、意義不足的、在年份上截頭去尾的數字來討論。當臺灣經濟成長集中在外銷且島內消費投資明顯衰退時,它當然反映一些嚴重的問題。為什麼臺灣消費者信心不足?即使臺灣的所得分配不均目前仍較韓國為優,為什麼最近幾年在急劇地惡化?當臺灣以出口單一引擎勉力支撐GDP成長時,會有什麼潛在的風險?為什麼島內外企業都不願意在臺灣掛牌上市,而選擇香港、新加坡?為什麼國際上將臺灣金融環境排到世界百名以外?一旦東協加三自由貿易區成型,會不會衝擊到臺灣的出口引擎?如果單一引擎受損,臺灣的經濟要怎麼飛?凡此種種,都是在陳“總統”所引片面數據之外的隱憂。如果有人提出疑慮,不論講話的人是韓國人或非洲人,當局都該感謝雅言才是。如果對於異音就打為“唱衰臺灣”之輩,再加上“不愛臺灣”的隱喻,這就像是法西斯作為了。

   

  在過去兩周,本報係都以專刊的方式探索臺灣的希望。在九月十日我們指出,臺灣當然希望建立品牌,俾能在知識經濟時代掌握先機與優勢。但是品牌無論如何不能脫離上游的生産與下游的市場,因此品牌的建立,必須要以貼近國際為前提,這也是本報九月十七日的探討主題。就以宏碁為例吧,它必須在全世界最適合代工的地方生産、以各種行銷方式銷售到全世界最有機會的每一個角落,才可能成就宏碁品牌。反過來説,如果當局不準企業去特定地點生産銷售、或是訂下種種不合理的運輸限制,即使只是一小部分的拘束,對企業的品牌策略都是難以承受之重,對於臺灣經濟則是錐心刺骨之痛。

  社論表示,民進黨執政七年多來,對臺灣企業的全球佈局是利是弊,也許我們不必拘泥經濟數字,只要看看廠商出走與上市上櫃的蕭條,就已經一葉知秋。坦白説,如果不是經濟議題難以著力,阿扁又何必去炒作一個惹怒老美、虛無空泛的“入聯公投”呢?如果七年執政下來,就只能炒“本土、正名”這一道虛菜,這不是恰好驗證了其他經濟議題的沉痛與不堪了嗎?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