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力抗大陸壓力”説為兩岸關係添變數

2016年10月08日 08: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針對蔡英文日前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表示“臺灣及臺灣人民不會屈服於中國的壓力”、“中國大陸對臺施壓不會雙贏”,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8日發表社評指出,蔡的説法為兩岸關係增添許多變數。眾所皆知,兩岸“和平穩定”總比雙方“對抗壓力”好,未來兩岸和平發展現狀能否持續下去的關鍵在於“九二共識”,兩岸能否儘速恢復和平穩定現狀,其決定就在蔡英文的一念之間!

  社評摘錄如下:

  自從520蔡英文就職後,雖然一再保證要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現狀,並依據臺灣的“憲政架構”來定位兩岸關係,也要在“過去的協商基礎”上繼續推動兩岸協商。可惜的是,截至目前為止,蔡並未承認“過去的協商基礎”——九二共識,也導致雙方無法維繫和平穩定現狀。

  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是大多數臺灣人民的共同期望,大家都不希望兩岸有對抗、有壓力。蔡英文口口聲聲説“臺灣及臺灣人民不會屈服於中國的壓力”,然而,蔡不願承認“過去的協商基礎”九二共識,不是也給中國大陸很大的壓力?如果雙方壓力來、壓力去,兩岸關係怎麼可能維繫和平穩定現狀!

  過去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現狀主要展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兩岸人員、經貿往來熱絡現狀:在人員往來方面,這自2008年7月18日臺當局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後,截至2016年5月31日止,大陸旅客來臺觀光共計近1,132萬8,927人次,為臺灣創造約新台幣5,761億元的外匯收入。

  在經貿往來方面,目前大陸是臺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地區、第二大進口來源、第一大外貿順差來源、第一大對外投資地,2014年兩岸貿易總額(含香港)為1,744.2億美元。在投資方面,臺灣自1992年正式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以來,依據我投審會統計,金額超過1,512.9億美元;依大陸統計則超過94,000個投資項目。而臺灣自2009年6月臺灣開放陸資來臺後,截至2015年9月底止,共計有729件投資案,投資金額12.99億美元。

  第二,兩岸制度化協商現狀:過去國民黨執政這8年來,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海基、海協兩會制度化協商,迄今雙方已經舉行了11次會談,簽署23項協議。

  現在兩岸海空直航、大陸觀光客來臺、食品安全、金融、郵政、共同打擊犯罪暨司法互助、農産品檢驗檢疫、漁船勞務、標準計量檢驗認證、ECFA、智慧財産權保障、醫藥衛生合作、核電安全合作、投資保障、海關合作、氣象合作、地震合作、飛航安全等21 項協議都已經相繼實施,為兩岸營造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現狀。

  除此之外,兩岸正式舉行了4次陸委會主委與國臺辦主任之間的“兩岸事務首長會議”,並且開通了兩岸官方電話熱線,而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與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了“習馬會”,這是兩岸自1949年以來雙方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為兩岸和平發展現狀奠定重要的基礎。

  第三、臺灣拓展對外關係現狀:自從兩岸關係改善後,臺灣可以參加更多的國際組織或活動,包括2008年12月加入政府採購協定(GPA)、2009年5月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出國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國家或地區增加到161個。

  在對外經濟合作方面,2013年7月臺灣與紐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議(ECA)、2013年9月臺灣獲邀成為“國際民航組織”(ICAO)貴賓、2013年11月與新加坡簽署經濟夥伴協議(ASTEP)等,對於臺灣拓展對外實質關係有非常大的助益。

  總而言之,過去8年兩岸為係和平穩定現狀,符合臺灣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絕對應該維持下去。然而,未來兩岸和平發展現狀能否持續下去的關鍵在於“九二共識”,蔡英文是承認“九二共識”、維繫兩岸“和平穩定”現狀?還是讓兩岸關係成為“對抗壓力”?其決定就在蔡的一念之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