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鞠海濤: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實現民族復興

2015年11月26日 09: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政治室主任、副研究員鞠海濤日前在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上表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呼喚中華文化繁榮興盛,中華文化具備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傳統稟賦和現實條件,中華文化復興大業需要兩岸同胞共同擔當。兩岸應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實現民族復興。

  鞠海濤表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景光明可期的時代背景和歷史趨勢下,中華文化再度繁榮興盛已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和召喚。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資産,具有許多符合人性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價值理念,具備引領人類走向更美好未來的稟賦。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同受中華文化滋養,理應攜手共促中華文化復興,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錦繡前程。

  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呼喚中華文化繁榮興盛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不僅需要我們在經濟、科技、軍事等物質層面即硬實力上居於世界前列,同時也需要我們在制度文明、價值觀文明、社會文明、文化競爭力等精神層面即軟實力上,同樣具有世界範圍內的強大影響力。文化軟實力與硬實力一樣,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誌,一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從這個角度來説,只有實現了中華文化的繁榮復興,中華民族復興才是全面、真正的復興,否則中華民族復興的根基不牢,難以可長可久,甚而可能曇花一現,好景不長。

  二、中華文化具備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傳統稟賦和現實條件

  鞠海濤指出,中華文化以其博大包容開放的特質逐漸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在世界範圍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一方面,中華文化蘊含許多具有普世意義的良好價值觀。另一方面,隨著中華民族復興的步伐加快,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也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化走出去已經具備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中華文化順利實現現代性轉化的現實條件更加完備。我們有理由相信,中華文化可以做到相容並包、兼收並蓄,在借鑒吸收西方文明成果及其他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實現昇華和超越,建立起人類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和新典範。

  三、中華文化復興大業需要兩岸同胞共同擔當

  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兩岸一家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陸同胞與臺灣同胞同受中華文化滋養,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的共同精神家園,也是維繫兩岸同胞親情的重要紐帶。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在中華民族崛起大趨勢下,中華文化復興正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偉大的事業召喚兩岸同胞攜起手來,共同承擔起傳承弘揚中華文化、推進中華民族振興的歷史性責任。

  鞠海濤建議,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可從兩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是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合作融合,進一步增進中華文化認同,強化中華民族認同。鞠海濤認為,在兩岸政治歧見一時難以化解的情況下,兩岸應著力開展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讓雙方最主要的“共同點”發揮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牽引作用。1、語言文化方面,雙方就普通話與“國語”、簡體字與繁體字進行協商,儘量縮小差異。2、文學藝術體育方面,雙方可協商建立獎勵機制如各類基金和獎項,鼓勵培養民眾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3、教育方面,兩岸可就中小學教材編訂、學生教師交流等進行更大範圍的合作。4、道德修養方面,兩岸應共同大力宣揚忠、孝、仁、義、誠、信等價值觀。5、習俗方面,兩岸可共商合辦合度某些傳統節日,在祭祀、飲食、文物、民居、婚喪等方面交流合作。6、加強佛教、道教及媽祖、關公等宗教信仰交流,充分發揮宗教凝聚民心和增進民族認同的作用。7、加強兩岸文化産業合作,尤其是共同創作影視作品和文創産品。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合作不僅有利鞏固臺灣同胞的中華文化認同,消解島內否定中華文化的逆流,也可拉進兩岸民眾的心理距離,進而為化解兩岸政治分歧創造有利的氛圍和條件。

  二是兩岸攜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共同拓展中華文化的世界性影響。兩岸要聯手向世界推廣中華文化優秀價值觀和諸多精華精品。1、建立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常態化機制,在境外聯手舉辦文化藝術展覽、演出、推介活動。2、合作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節慶、習俗、建築、手工藝等方面聯合申遺。3、加強兩岸駐外文化機構如“孔子學院”和“臺灣書院”之間的聯繫,建立兩岸民間文化組織共同參與INGO的溝通合作機制。

  鞠海濤強調,二十一世紀將是“亞太世紀”,世界文明的重心將在四、五百年後再次由西方轉向東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呼喚中華文化繁榮復興。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理應使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共同凝聚形成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