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要做一個參與者或挑釁者?

2015年09月21日 14:4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21日社論説:當前“臺獨”主張在臺灣內部的聲勢正達到歷史的最高水位,太陽花示威催化“反中”浪潮,老邁的李登輝毫不遮掩地公開販賣日本祖國論。

  但當中國大陸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被預言終將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時,大陸的全球視野與兩岸思維顯已大舉翻轉。新的中央政治局似乎體認到:經濟才是最後的決勝武器;只要工業與科技重心從美國移到中國,世界知識、人才與市場都會發生典範轉移,西風改吹東風時,軍事將只是旁枝末節。

  大陸一些作為,可明顯看出這個認知演變的端倪。M五○三航路的劃設,臺胞證的卡式化,目的都在泯除兩岸的心理邊界,前者意在推動臺海非軍事化,後者則是兩岸去藩籬化。這些,皆符合北京全球戰略指針——“和平發展”;軍事當然不可能真被廢除,但它已從決定性的主桌上,換坐到次要的客席。在奪取世界第一的旗幟前,和平都將是目空一切的王道。

  因此,近期看到的兩次演習,都只有暗示作用。7月在央視播映,但稍後才被觀察者網刻意提點的朱日和軍演,不脫常規性的訓練格局;此次在福建由海事局公告小範圍的演習禁航區,則僅有火炮小規模演練。它們都只有一個用意:提醒臺灣心存一絲忌憚,免得民心太過躁動,作出意外之舉,破壞了中國走向世界第一的最後一哩路。

  橫亙于臺灣面前的,因此出現兩個選項:一是作為最後一哩路的積極參與者,分享最後甜美的果實;另一則是作為美、日防堵中國的馬前卒,寧可自我粉碎亦在所不辭?

  從美國大力支援安倍通過新的《安保法》,可以想見,在下一個歷史階段,中、美角力將日趨激烈。作為區域霸權與長期的全球單一霸主,美國曾藉著戰爭收伏了威廉德國與納粹德國,殲擊了昭和皇軍,並藉著冷戰瓦解了蘇聯;它對付中國,顯然亦復如此。臺灣恰巧是一顆絕妙的戰略棋子,美國可能提供的獎賞也將更為誘人。但臺灣能否繼續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或究竟該作何選擇,這次大選的選民與明年的臺灣地區新領導人恐怕都要明辨而慎斷!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