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創新經濟 兩岸都應學深圳

2015年09月08日 08: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8日社評説,大陸經濟面臨轉型壓力,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決定成立總規模600億人民幣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由中央出資150億,其餘引進企業、金融機構及地方政府資金共同加入。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最大特點,在於採用有限合夥制度,由政府牽頭帶動社會資本,以保證專業化、市場化、商業化,通過具體的投資評估方法,讓資金能有效地到最應該去的地方。

  以市場手段鼓勵種子期及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應是正確觀念,也是大陸實現經濟轉型必須採取的手段,資金投入更是必要。大陸自2012年起已針對中小企業設置過形形色色各種發展基金,如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中小商貿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專項補助資金等,已投入龐大資金,對中小企業融資、貿易及創新研發已有其一定的貢獻。

  但中小企業尤其創客經濟,所需外部條件與國企或大型企業迥然不同,除了注入資金之外,如何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讓研發創新順利在公平競爭的市場運作,才是中小企業及創客經濟研發創新能量能否永續的關鍵。

  中國大陸積極提升創新能量,鼓勵發展中小企業,對於養成中産階級及穩定社會有其重要性,然而要落實創新市場化,其實可以多向深圳學習。深圳40年間從小漁村發展到大都會,經濟從無到有,如今吸引了來自全球的外資企業與臺商進駐,絕非偶然。深圳長期有效率的服務型政府特色,小政府、大企業的治理理念,因而吸引了全球菁英企業進駐投資,創造了豐沛的稅收。

  深圳去年提出促進創客發展3年行動計畫,自2015至2017年,透過擴展創客實踐空間、推動搭建創客服務平臺及打造創客活動品牌等3大策略促進創客發展。表面上看到深圳在創客空間、眾籌平臺、個人創意上的補助與各地推動創客政策雷同,零成本創客空間透過資金協助亦可達成,但建置創客願意竭盡心力發揮創意的創意空間,卻要透過市場化機制始能竟全功。

  來自全球深耕深圳的大企業,看好深圳市政府長期採取一條龍服務解決問題的方式,加上各地創客及微型企業進駐深圳所産生的研發能量,因而願意建立天使基金投資創客及微型企業。市政府善用市場化評估機制,以天使基金及銀行貸款投入創客之比重,做為地方政府評估並投資創客的參考依據,透過公允的專家評估機制,給予創客資金、空間、法令等支助,建構補助創客創新一次的成功機會與壓力。創業創新資金藉由市場化機制,成功地激勵創投各方竭盡所能提高成功的機率。

  為了因應深圳産業升級的需求,工業設計升級成為深圳創新的重點,除了透過激發創客創意空間,高端的技術升級必須仰仗科研機構的力量。深圳仿傚臺灣新竹科學園區周圍設置清華大學及交通大學支應研發基礎模式,吸引北京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名校進駐成立分校而逐漸改觀。臺灣過往的經濟成長及轉型升級歷程,提供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最佳示範場域,臺灣科學園區發展經驗,在深圳累積足夠的企業能量後再次蓄勢待發,顯示除了中央政策支援之外,地方政府善用市場機制的能量更是驚人。

  在全球不景氣之際,臺灣與中國大陸都面臨到技術升級、推動研發的壓力。臺灣在招商合作上的效能實在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行政院及立法院推動經濟政策的效率更讓人不敢恭維,面對深圳積極招商及鼓勵創新的市場化機制,透過服務企業的理念,從無到有成為外地人及外資進駐大陸的重要起點,不但是中國大陸發展創客及中小企業的最佳典範,也是臺灣應當深自反省之處。

  臺灣應當學習深圳市場化精神,招商及推動創新要建構市場化機制,一視同仁給予臺商及外商國民待遇,營造公平競爭的投資環境,並重拾科學園區服務精神促進投資,才能吸引民間創投及天使基金引進全球創客進駐升級,因應國際嚴峻現況。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