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憑什麼保證不缺電

2015年09月06日 08: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6日社論説,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日前公開表示,民進黨執政後“絕對不會缺電”,而且還會讓臺灣繼續向非核家園邁進。此話一齣,各方褒貶之詞皆有,讓我們評析一下“不會缺電”的保證,是可兌現的支票還是註定跳票的芭樂票。

  蔡英文提出的能源政策中,再生、永續的綠色産業佔有關鍵性地位。她説,民進黨執政後會發展綠色智慧電網,建立可迴圈的能源系統;同時會在2025年讓再生能源達總發電量的20%;至於現在火力發電則會持續更新機組,翻轉煤、氣發電比例。因此她的結論説:“我向大家保證,民進黨執政之後,絕對不會缺電,而且會逐步達成我們2025年非核家園的理想。”讓我們從未來臺灣電力的供需兩面,來檢驗蔡英文“保證不會缺電”的可行性及代價吧。

  從供給面來看,從去年到今年初,臺灣電力備載容量大體上仍有15%到20%,算是電力供應有餘裕;但天氣漸熱加上一度碰上缺水導致水力發電減少,備載容量降到5%到10%左右。世界各地為保穩定充裕的供電,備載容量多訂定在15%到30%之間;依過去經驗,備載容量低於7%,就有限電之虞。因此臺灣現在的供電算是已處於“接近危險”邊緣。

  如果經濟正常成長,每年電力需求成長率約在2%左右。但未來幾年陸續有老舊機組除役,特別是核一、核二也將除役,雖然現在也有電力建設推動中,但減少的供電量高於增加的量,因此預估早則明年6、7月,晚則後年,臺灣的備載容量就要降到7%以下,供電明顯不足,限電機率大幅提高。

  蔡英文提出最重要的“藥方”是:讓再生能源達總發電量的20%。其志可嘉,但現實上是否能做到呢?去年臺灣再生能源佔2.86%,其中水力發電佔1.95%,風力發電佔0.86%,太陽能佔0.23%。我們可以看看廢核的典範國家德國,其再生能源佔的比重從個位數字增加到今日的22%,花費了15年的時間逐步建構。蔡英文雖然把“目標年”訂為2025年,但從以上分析可看出,除非明年經濟大幅衰退,否則臺灣2年內就要面對缺電危機,顯然蔡英文這帖“再生能源藥方”,絕對是緩不濟急。

  即使20%再生能源的目標年訂在10年後,問題與困難亦多。以水力發電而言,臺灣的自然條件原本不佳,山高水急流短,加上環保意識抬頭,興建水庫必定遭民眾與環保團體反對,近20多年來,臺灣已無較大型的水庫完成,因此不必寄望水力發電。

  至於風力與太陽能發電,表面上臺灣的日照、風力似乎條件甚佳,但事實卻非如此。如以單位土地面積來看,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的效益是最差的,要提供同樣的電量,需要的土地面積最大。太陽能發電量居全球前5名的國家是:美、中、德、印度、西班牙;風力發電前5名是:中、美、德、西班牙、印度──全是地廣、平地多、甚至有沙漠的國家。臺灣恰恰是地小人稠,山地居多,如何找出充裕的地“種”這麼多太陽能與風力發電?

  再以成本看,德國在2000年後再生能源比重快速提升,是因為其訂定專法,給予再生能源高額的20年保證收購價格,但每年花在再生能源的附加費與補貼獎勵就要近兆元台幣,電價亦遠比傳統發電方式高出數倍。民進黨規劃10年內要花超過兆元台幣在再生能源上,新投資加上原本發電原本較高,臺灣電價勢必大幅提高,民眾接受程度、企業承受能力、還有政府財源,都是一個大問號。

  而翻轉煤、氣發電比,以德國至今仍超過5成為燃煤發電,臺灣則已降到3成不到,耗費鉅資翻轉的效益與意義何在,亦應再探討。至於電力需求方面,民進黨提出到2025年間要讓“電力零成長”,坦白説,依照內外案例看,除非經濟進入長期蕭條,或大幅提高電價,否則,要做到10年電力零成長,可能性極低。

  臺灣確實該提高再生能源比重,也該加強節約電力、努力減碳,蔡英文説的“大方向”全部都對。但作為在野黨,可以拼命喊燒、隨便説説,一旦執政則絕對不可如此,計劃的執行與落實能力,才是關鍵。對蔡英文的“絕對不會缺電”保證,在細究其能源政策後,實在讓人難以安心。如何能夠廢核讓一口氣少了18%的供電,然後在10年內讓再生能源從3%不到飆增到20%,而又不會電價上揚、不需補貼政策?甚至在供電青黃不接時,還能拍胸保證不缺電?

  如果蔡英文明年能執政,她必須展現領導力,落實執行她提出的能源政策,但如果做不到,就該有擔當作調整。畢竟會不會缺電馬上見真章,不是能模糊矇混的。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