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極樂悠遊卡 照見臺灣道德反覆

2015年08月31日 09: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31日發表社論説,臺灣近20年來政治發展平順,藉著選舉與政黨輪替的實現,民主獲得深化與鞏固,值得驕傲。但在個人尊嚴與政治權利獲得確保的同時,政府的治理效能卻明顯退化,激烈的選戰與選舉策略操作及政治人物“頭過身就過”短線思維,形成的“道德反覆”現象,卻對民主價值的合理性造成傷害。

  臺灣悠遊卡公司發行波多野AV結衣女優卡,遭傳統媒體罵翻,但網路上有一派柯粉與綠營支援者拿著所謂“女性主義”為悠遊卡公司辯護,質疑為什麼波多野結衣不能成為悠遊卡主題人物?這既是性別歧視,也是職業歧視,甚至還以“食色性也”反質疑“偽君子”。

  對於性産業、性解放或性工作者要採取什麼樣的態度,臺灣的主流價值存有一定的道德判斷,並反映在法律上,對性工作者以及性消費者有嚴格的法律規範,若有逾越即須受罰;反映在社會觀感上,即便不會去大肆譴責如波多野結衣的外國性工作者,但也不會去推崇性工作者,但公股為最大股東的悠遊卡公司大張旗鼓讓AV女優成為産品代言人,卻非主流價值所能接受,這也是AV女優悠遊卡推出後,會引起社會大反彈的緣故。

  即便從女性主義或女權的觀點,大部分的女性主義或女權運動者也無法認同悠遊卡公司的作為,認為這是利用男性對女體的偷窺欲行銷,將女體商品化,是剝奪女性主體性的嚴重歧視與公然羞辱。

  進入這種道德論爭,有如進入公説公理、婆説婆理的迷霧,不管認同哪一個理,如果一以貫之的以同樣的標準堅持自己相信的理念,不管是道德虛無或道德極端,至少擁有一致的“道德標準”。但這場爭論中最糟糕的部分,是立場跳躍不定的“道德反覆主義”,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以今非昨,以明非今,不斷自我打臉,採取什麼標準,看的只是合不合自己的政治利益。

  這一點,歷史是最好的鏡子,以2002年發生的“極樂臺灣”事件為例,一本在臺灣市面上販售的日文書《極樂臺灣》,赤裸裸地報導臺灣情色市場,為日本買春客指引臺北色情場所,事件揭露後,當時的馬英九市長,立刻受到包括綠營人士在內的各方撻伐,質疑他掃黃不力,讓臺北蒙羞,傷害臺北的國際聲譽。民進黨籍的臺北市議員也召開記者會,大肆抨擊這本為日本遊客而寫的尋春指南。

  在輿論壓力下,馬英九震怒,大舉取締色情行業,販售該書的書商,也被檢方依“妨害風化罪”法辦。當時的綠營支援者,可沒有人出來大聲叫好《極樂臺灣》,推崇《極樂臺灣》是在為臺灣行銷,是幫臺北集人氣。極樂臺灣風波中,臺北市政府至少還站在情色産業的對立面,都受到如此撻伐,而今天,有臺北官股色彩的悠遊卡公司大剌剌推出AV女優卡,等於是間接為情色産業背書,柯粉與綠營的支援者,卻能繼續淚推、護航。這不是“道德反覆”嗎?

  另一個與悠遊卡公司相輝映的“道德反覆”是200多天不進議會的臺南市長賴清德。他在與議會鬥法時,曾指控國民黨籍“立法院長”王金平是議會賄選的幕後黑手,但當王金平確定不爭取國民黨“總統”提名後,又成了賴清德口中的“臺灣歐吉桑”,希望王應該和蔡英文合作。“賄選黑手”忽然變成應該與蔡英文合作的“本土代表”?請問賴清德,那要與蔡英文合作什麼?合作賄選嗎?前言不對後語、價值錯亂的“賴神哲學”,説穿了,就是順他者聖賢逆他者黑金的“道德反覆主義”。

  民進黨與綠營人士其他林林總總的道德跳躍多不勝數。民進黨人士涉案是司法迫害,國民黨議員涉賄是天理不容;李登輝發表了眾人皆憤的“日本祖國論”、“釣魚島是日本的”、“慰安婦問題已解決論”,蔡英文呼籲“包容”;連戰參加北京閱兵,民進黨立刻跳出來痛批、酸諷,蔡英文則要國民黨“處理一下”。

  傷害臺灣民主的不會是道德虛無,也不是道德極端,而是雙重標準的道德反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