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柯文哲上海行 是開新路或破功見拙?

2015年08月18日 08: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美國《世界日報》17日社論説,幾經波折試煉,臺北市長柯文哲終於啟程赴上海,參加兩岸“雙城論壇”。首位非國民黨籍臺北市長到大陸參訪,讓雙城論壇成為各界觀察兩岸互動的重要指標。口無遮攔的柯文哲行前信心滿滿表示,“全世界都很想了解柯文哲”。他在上海的言行,被賦予“非國民黨”勢力或“墨綠”陣營與大陸交往的“試點”,甚至成民進黨的先行指標,兩岸格外關注。文章摘編如下:

  臺北和上海雙城論壇舉辦多年,但畢竟是地方層級的城市交流,不涉國家定位,敏感度較低,正好可作為中共與“非國民黨”首長互動的試驗場。上海副市長翁鐵慧7月回訪台灣,在尊重大陸訪客前提下,臺北市特別將聯絡窗口由“國際事務組”,改為“媒體事務組”,微調背後的政治姿態,表達柯文哲顧及現實,從善如流,確保雙城論壇不生變化,也讓他從蘇迪勒颱風處置失當風波中脫險。

  問題在柯文哲畢竟是政治生手,對複雜的兩岸關係,極易因言行失準而闖出事端,非但未必能對兩岸互動創造“第三條路”,反而可能製造紛爭。那就不僅是柯文哲個人失分,恐怕臺灣及兩岸關係進程都會遭受傷害。

  最倣徨緊張的恐怕是國民黨,雙城論壇如讓大陸找到與“非國民黨”人互動新模式,兩岸關係是國民黨“專利”的狀況不再,國民黨就得提出新論述。對民進黨來説,“維持現狀”是向大陸、美國做出不傾“獨”承諾;但對國民黨來説,“維持現狀”卻是缺乏積極作為。如果其他黨派能與大陸建立互信,國民黨不再專美,就必須修正兩岸政策,與綠營競爭選票。洪秀柱“一中同表”引起藍營顧慮,國民黨人不敢行險,使藍營進退維谷,大陸也在借柯文哲敲打國民黨,營造藍綠就兩岸交往的競爭新環境。

  因此,柯市長此行可積累政治能量,也可能破功見拙。臺北、上海如能“親上加親”,兩岸就有希望繼續步走坦途。柯文哲之後,就看蔡英文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