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政治只有“否決”沒有“解決模式”

2015年01月20日 16: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20日社論指出:臺灣政治具有很強的對立文化,這一方面具有監督作用,可以避免腐化;另一方面卻也導致施政的窒礙難行及反覆不定,計划動輒擱置延宕。“九合一”選後的局勢便是如此,不少新任首長不斷推翻前任的建設和施政計劃,以示自己的“新政”作風。我們要提醒的是,如果只有“否決”,而不能提出“解決”,其實沒有進步的意義。

  舉例而言,柯文哲連日來針對臺北市多項BOT案力杠財團,包括就松山文創園區責備富邦集團“社會觀感不佳”,為大巨蛋建案怒罵遠雄集團“無法無天”,並痛批由鴻海集團承包的臺北秋葉原建案“賣得太便宜”云云。有些財團唯利是圖不擇手段,不妨鳴鼓而攻之,也能贏得民眾掌聲。然而,這些案件均涉及公共建設,市府是計劃的主要當事人,掌握有全部的資料;柯文哲應該逐案檢視,就其中問題找出解決之道,或加重罰責,或從市政權責中找出制裁之道,使計劃更臻完美,而不能只是憑著權威任意貶損他人。

  柯文哲正值盛氣淩人之際,有些財團不敢直接和他對杠,只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了事。但怒罵一通之後,如果一切都沒改變,終歸是作秀及發泄罷了,於事無補。而碰上郭臺銘這種不願忍氣吞聲的企業家,大張旗鼓反擊,要柯文哲48小時內還他清白;如此相互叫陣,而其間是非黑白依舊不明,除了徒然擾亂社會人心,又有何用?

  柯文哲拆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拆除昆陽陸橋、償還若干健保欠款,都顯示他的魄力,贏得市民叫好。然而政策有長期/短期之分,施政有除弊/興利之別,只做短期或只會除弊,其實都不夠;要有長期的興利作為,才能為臺北市創造真正的價值。以社子島的開發為例,不論要選擇“曼哈頓模式”或“阿姆斯特丹模式”,都必須提出可靠的評估,而不是憑自己的第一印象率爾全盤否決前人計劃。無論如何,柯文哲必須承認,許多市政議題的專業度和複雜度遠超乎其醫師的知識及經驗範疇,他必須虛心學習。

  談到政治上的杯葛,民進黨更是此中翹楚。以《兩岸服貿協議》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為例,由於綠營的抵制,在“立法院”已經躺了一年多,既不審理,也不表決;難道是要等到民進黨執政,才肯放它過關?再如高鐵的財務改善案,民進黨反對“交通部”的計劃,自己卻又提不出更佳的解決途徑,只是一味杯葛;等“交通部”放棄財改方案打算改走接管一途,民進黨卻又去阻擋獎參條例的修法,不許臺當局接管高鐵。像這樣的反對黨,不必動腦出任何主意,只需坐在那裏搖頭説“不”,擋住對手的每一條路,居然也在選舉中大獲人民的選票獎勵;政治落到如此簡單、弱智的地步,臺灣怎麼有進步的希望?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