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在蔡英文的領導下大勝,蘇貞昌的聲勢似乎不能與如日中天的蔡英文相比;但另一方面,陳菊與賴清德卻成為新的競逐者。陳菊拿下了近百萬票,是全臺得票數最高的市長,賴清德則是拿到了73%的選票,是全臺得票率最高的市長。根據TVBS去年12月的聲望民調,陳菊以70%奪得第一,賴清德以69%緊追在後,蔡英文則僅只有56%,還排在朱立倫(60%)之後。
陳菊與賴清德都是新潮流係的戰將,可是陳菊身體不好是眾所皆知的事情,因此,賴清德就自然成為新潮流係眾星拱月的目標,盼望能與蔡英文一較長短。
賴清德過去透過電臺、媒體,有系統的在進行“造神”運動,本來就時刻思索如何才能爭取版面,博得更高的知名度。這次議長選舉翻盤,正好給賴清德一個著力點,試圖化危機為轉機,不但可以吸引媒體的目光焦點,更將矛頭直指潛在對手朱立倫。為了更深遠的政治圖謀,賴清德不惜與議會鬧翻,運氣好的話説不定能一石二鳥,擊垮了李全教苦心經營的佈局,順帶的抹黑了朱立倫;民進黨內又整治了不服從的派系山頭,挽救意外丟失議長寶座後減退的“賴神”光環,為“總統”大選鋪路。萬一判決結果出爐,李全教確實查無賄選的具體事證,最壞打算也不過是痛批“司法”不公,然後憤而辭去市長一職,正好夾著哀兵的民心士氣投入2016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輕鬆解套“呷碗內看碗外”、“市長做一半就跑掉”等指責。進可攻、退可守,何樂而不為?
九合一選舉落幕,但民進黨內2016年的大位爭奪戰才剛拉開序幕。
而據香港中評社報道,臺南市長賴清德6日宣佈在有關議長選舉風波的司法未厘清前,不進入臺南市議會。賴清德的決定讓自己走上政治鋼索,三面樹敵,政治前途平添風險。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