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消除兩岸經貿交流疑慮 惠及“三中一青”

2014年12月29日 09: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27日社評表示:大陸已經觀察到此次“九合一”選舉民眾思變的原因,兩岸經貿交流效益如何擴及”三中一青“,將是未來一年改變臺灣民眾對於兩岸經貿交流疑慮的關鍵。

  細數過往兩岸經貿交流成果,不但兩岸“三通”直航已實踐6年,往來兩岸已不是苦事,擴大陸客赴臺觀光人數亦已從2008年的9.1萬人次,增至今年即將衝破300萬人次,造就旅遊相關産業商機,民間消費力亦有明顯成長;兩岸完成簽署ECFA並已實踐早收清單,10次兩岸兩會會談已簽署了21項協議及2項共識,對於促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有其不可抹滅的貢獻,並透過出口成長成為臺灣經濟成長的動能之一。在經濟表現穩當之下,亞洲開發銀行(ADB)看好臺灣經濟成長,並上修臺灣2014年與2015年經濟成長率至3.6%。

  然而經濟表現良好並未在這次“九合一”選舉發酵,警示兩岸交流愈加頻繁之際,兩岸經貿互利共榮的成果,如何進一步擴及民眾,並讓“三中一青”有感,是當前兩岸經貿交流的挑戰,也應是致力於深化兩岸經濟合作者對於自身的使命與期許。

  “三中一青”指中小企業、中低階層、中南部民眾及臺灣青年。臺灣97.6%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78.3%的就業人口都是由中小企業提供,且絕大多數都是服務業,然而中小企業銷售比重只有29.4%,出口額比重只有14.5%。上述數據告訴我們,中小企業為臺灣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然而臺灣的中小企業常受限于規模,銷售及出口不若大企業,倘若兩岸經貿交流能夠多為中小企業著想,中小企業不但可以藉由拓展大陸市場拓展自身規模,亦可透過獲利聘用更多人員而創造臺灣就業機會,並進而提高加薪的可能。換言之,兩岸深化經濟合作若能進一步考量維繫臺灣中小企業之蓬勃發展,不但有助於臺灣經濟成長,亦有助於將兩岸經貿合作成果,擴及普羅大眾。

  從大陸網際網路的發展,可以看出網際網路對於偏僻鄉鎮及年輕創業者的契機,而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參與兩岸企業家臺北峰會時提出想成立青年基金鼓勵臺灣青年創業的一席話,亦引起社會迴響及國臺辦正面回應,並表示未來會採取更多積極措施,加強兩岸青少年交流,並創造臺灣青年到大陸求學、就業、創業的良好環境。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