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的困局不只是國民黨的困局

2014年12月05日 15: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發表評論説,國民黨慘敗之後,臺當局“內閣”總辭、國民黨主席亦辭職,雖然政務照常運作,但國民黨內人心低迷。馬英九辦公室已于日前發佈新聞稿,由毛治國來接任“行政院長”,並重新“組閣”。對於此一安排,根據媒體報導,朝野“立委”幾乎都不賞臉,尤其藍營“立委”,認為此時應該大破大立,甚至於要求馬英九收回成命。

  平心而論,此時要接“閣揆”,有如跳火坑,註定要當炮灰。這一次選舉雖是地方選舉,但如此慘敗的結局,反映了民眾對臺當局失去了信任。在缺乏足夠正當性的基礎上,就算是大羅神仙,恐怕也難起死回生。我們相信,毛治國若計較個人名利,不會在此時接下“院長”。事實上,臺當局所推動的各項政策,並不能停動,包括自由經濟示範區等等,因此,此時此刻的臺當局,重點不在大破大立,而在能有效地、逐步地推動既定的政策。從這個角度來看,毛治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我們今天要特別強調一點,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國民黨大敗,馬英九要負最大的責任,但如果深入觀察,馬英九隻是陷入臺灣的困局而無法自拔而已。換句話説,我們所面對的不只是國民黨的困局而已,而是整個臺灣的困局。不少人批評馬英九執政一事無成,尤其是在“立法院”內,所有的政策都無法推動,而其主因則在於綠營“立委”的“逢馬必反”,以及“立法院”朝野協商的錯誤制度。

  在我們看來,臺灣的困局有兩類,一類是朝野惡鬥,一類是兩岸對抗,二者皆自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後,愈演愈劣,把臺灣從頭綁到腳,難以動彈。朝野惡鬥最主要的場域在“立法院”,今天的“立法院”,各種意見有如百炮其放,卻無以凝聚共識。在“立法院”,少數足以壞事,多數不足以成事,再加上朝野協商制度,有如黑箱,讓在野黨可藉以杯葛政務。這樣的格局,在2000年以後亦曾出現,這8年尤甚,在2016之後,我們也看不到消失的可能。

  兩岸對抗亦是臺灣的困局。民進黨執政時,兩岸的對峙使臺灣的“外交”遭受到空前的災難,連美國都認為臺灣是麻煩製造者。2008年民進黨在野後,在兩岸政策上,仍然一如既往,而且不斷以此來抹黑國民黨“親中賣臺”,阻撓各種有關兩岸的政策。可以想見,兩岸的困局在2016年後仍然不會消失。問題是,2014年的中國大陸已不是2000年的中國大陸,臺灣到底有多少本錢與實力來與大陸對抗呢?

  總而言之,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結果不論如何,這兩類困局都不會消失。“九合一”大選之後,綠營士氣大振,支援者也好似看到了美好的明天,但這一切都只是假像而已,等看到了殘酷的事實後,徒呼負負又如何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