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要擺脫思維上“統獨”的泥淖

2014年11月20日 14: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讓很多人感覺很悶,就像陷在泥淖裏,無法自拔,動彈不得。就算大陸與韓國在APEC完成FTA談判,就算大陸在澳洲G20峰會上與澳洲完成FTA協商,除了臺當局外,臺灣似乎也沒有感覺,民進黨發言人甚至説批評臺當局過於誇大。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對此發表評論説,此一現象,背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臺灣深陷“統獨”的泥淖中。事實上,這是觀念的泥淖,也只有厘清一些觀念問題,才有助於臺灣跳脫。

  首先,我們要認清“統獨”的選擇不是道德問題。早期主張“臺獨”者在爭取“臺獨”主張之時,所高舉的是言論自由的大旗,像自焚而亡的鄭南榕先生即是,他們要爭取的是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可是等“臺獨”得到言論自由時,反“臺獨”者或統一論者卻失去了言論自由。歷史之諷刺,有時真的令人啼笑皆非。

  統一論者認為“臺獨”論者是“數典忘祖”,背棄祖先;主張獨立論者,認為反“獨”者是“出賣臺灣”。然而,臺灣民眾對“統獨”的看法很多元,如果我們以政治正確與否的態度來看待此一問題,最可怕的結果之一就是雙方無法進行溝通,而溝通應是審議式民主最重要的精神之一。

  社評認為,不論何種主張,其出發點都是愛臺灣,各種看法都有其考慮與邏輯,因此,它基本上不應該是道德問題。在從歷史脈絡來看,過去威權時期反“獨”是為了維持政權,現在民主時期,重點是如何與大陸相處的問題。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各種主張只是各種途徑而已,並非道德選擇。認識這一點是跳脫“統獨”泥淖的第一步。

  其次,“統獨”是未來問題,不是立即問題。臺灣民眾對“統獨”各有偏好,甚至偏好維持現狀者為最多數,這就説明瞭一件事,大部分的人不想現在做“統”與“獨”決定。臺灣之所以有維持現狀的選項,主要是因為國際政治結構使然。如果臺灣有條件獨立,那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應該是最好的時機,陳水扁雖然高喊“一邊一國”,但他自己在執政末期也説了,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連李登輝也做不到。

  把未來問題當成立即問題來處理,一來讓各方陷入泥淖中,二來浪費社會的資源,三來造成臺灣沒有能力形成一個可行的、有效的整體戰略。

  “統獨”問題,就像一隻巨獸,如果我們把它放在籠子外面,我們就得天天擔心會不會被它吃掉,根本沒有心思去做別的事情。然而,我們如果先把它關進籠子裏,把鑰匙抓在自己手上,我們反而覺得天寬地闊,而且可以等到時機成熟時再將巨獸放出來。

  臺灣內部有很多問題都是無關“統獨”的,但經常把“統獨”問題當成前提,先用“統獨”分你我,結果把臺灣人的思維搞成一團漿糊。為什麼政黨會給人經常為反對而反對的印象,固然有政黨自私自利的因素,但整個社會把巨獸放在外面,也是給政黨利用的機會。建設臺灣,有很多面向都無關統獨,例如要建立什麼樣的長期照護制度,要如何提升民主的品質等等。或許,有那麼一天,等臺灣建設到了某一個程度,就算那只巨獸放出來了,也無所懼。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