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臺灣社會失去解決問題能力

2014年09月11日 11:1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自從餿水油事件發生之後,臺灣民眾恐慌、不安、憤怒,媒體上不僅罵聲不絕於耳,更充斥各種如何強化食安工作的建議。當然,臺當局“行政院”也成立項目小組,召集開會,卻只拿出嚴懲重罰的説法。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1日發表社評説,餿水油事件當然嚴重,但我們如果不深思背後的意義,只怕餿水油不會是最後一個食安事件。

  過去短短的時間內,從塑化劑、黑心油、毒澱粉、到餿水油,食安事件接連發生,究竟説明瞭什麼?我們認為,這一連串事件的發生,説明瞭臺灣已經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社會當然會有問題,包括新問題與舊問題,而一個社會的進步就看它能解決多少問題,能解決多大的問題。顯然,臺灣社會已漸漸失去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説臺灣社會,而不説臺當局,因為這不只是臺當局單一面向的問題而已。

  首先,解決這類重大問題,需要朝野合作,但朝野之間都只從自身角度來思考,尤其是民進黨。例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她不是先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而是強調,無論是行政責任或政治責任,都要有人負責,而且希望馬當局能自己檢討,負起責任。蔡主席這番話完全避開了民進黨籍屏東縣長曹啟鴻的責任,説明她只想藉此機會落井下石,而不是想解決問題。

  民進黨也曾執政八年,不能説沒有執政經驗,難道提不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嗎?如果民進黨想要執政,它更必須證明它有執政的能力與責任,而不是只會批評而已。

 其實不只食安問題而已,臺灣朝野之間幾乎沒有合作的議題,民進黨更變成了逢事皆反的政黨。例如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民進黨主政的一些縣市也不反對,但民進黨蔡英文卻無限上綱成一場激烈戰鬥,結果至今仍躺在“立法院”內。食安問題,也應該沒有藍綠之分,可朝野到現在都還沒有想到要如何來共同解決這個問題,怎不令人氣餒!

  其次,媒體是現代社會的“第四權”,這個“第四權”也相當程度影響人民與臺當局的習性。長期以來,臺灣媒體對社會問題的報導與追蹤,完全是先熱後冷,最後則是不聞不問。媒體報導有時間性,往往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媒體又把焦點轉到另一個問題上。我們認為,媒體不重視問題的解決,不給各個政黨壓力,也造成了民眾與政黨的惰性。

  再舉一個例子。洪仲丘事件後,軍中管教問題真的解決了嗎?或者又製造了其他的問題,只是不知爆發而已?這些,媒體都已不再關注。

  最後,民眾也有責任。常有人批評臺灣是一個理盲濫情的社會,這樣的社會看問題,往往找不到癥結,也不會給專業太大的空間,以致于面對問題,卻拿錯藥方。

  結果,臺灣變成一個只看問題,卻不注重解決問題的社會。這樣的迴圈一再上演,也就不足為奇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