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韓流席捲大陸游客 臺須急起直追

2014年08月28日 10: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28日社評指出,大陸經濟富裕後,民眾旅遊蔚為風潮,據韓國産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3年赴韓旅遊大陸游客達到432.6萬人次,為韓國創造超過24萬個工作機會。該機構認為,隨著大陸民眾消費能力增強,中韓簽證手續便利化,大陸訪韓旅客將以19.8%的速度繼續增長,到2020年達1490萬人次,可支撐韓國約8%零售市場。

  據2013年大陸的統計,旅行社出團海外,其中韓國佔10﹪,臺灣也有8﹪。近年在兩岸努力下,大陸游客赴臺更加便利,開放自由行的城市數量穩步增長。去年大陸游客赴臺287萬人次,較前年增長11.2﹪。雖然總數較韓國還有差距,但增長勢頭十分迅猛。

  對大陸游客而言,臺灣和韓國的路途和價位都很接近,因而成為相互競爭的對手。8月是大陸旅遊旺季,許多有意出境觀光的大陸網民頻頻上網諮詢,究竟前往臺灣還是韓國旅遊更好。在世界經濟論壇(WEF)公佈的2013年度《旅遊競爭力報告》中,臺灣排名33,韓國第25,略勝一籌,但仍處在相互競爭的同一梯隊。

  就兩地的賣點而言,臺灣主打自然風光,韓國更加推崇流行文化與特色産品,利用韓流風潮創造旅遊賣點。兩地雖然特點不同,但臺灣在文化元素方面也有潛力可待挖掘,如能進行有效的長期規劃,追上韓國並非沒有可能。

  首先,臺灣需要加強基礎建設。和韓國相比,臺灣發展旅遊觀光的基礎建設比較落後,接待能力相對不足。例如2012年曾經發生多起事故,給部分大陸游客留下負面印象,認為臺灣的旅遊設施不夠安全和現代化。

  上一世紀90年代韓國為推動旅遊業發展,第一條就是投入鉅資改善交通條件,興建機場。臺灣加強旅遊業,也要從基礎設施做起。吸引大陸資金改善觀光基礎建設是最佳選項,兩岸雙贏互利,兩岸應共同努力排除政治疑慮。

  第二,臺灣應加強旅遊産業的流行文化元素。進入21世紀以來,韓國政府將發展文化旅遊産業定為國家戰略之一,核心是利用“韓流效應”帶動旅遊業發展。韓國旅遊發展局認為,大陸游客迅速增加的原因,是韓國電視劇和電影在大陸大受歡迎,越來越多人想親身體驗劇中人的穿戴、飲食及生活。

  和韓國相比,臺灣也有強大的文化吸引力,在大陸具有相當大的旅遊吸引力,但比較偏向民國文化與80年代的臺灣想像元素,對中老年人較具旅遊吸引力。而流行文化元素,比較能吸引消費力更強的年輕人,這是臺灣需長遠規劃補足的缺口。不久前大陸旅行社推出“SHE演唱會灣自由行套餐”,行銷成功,是值得參考的案例。

  第三,臺灣和韓國相比,優勢在於旅遊的深度,讓大陸游客願意多次旅遊、深度旅遊。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2012年的調查顯示,大陸游客對韓國的再次訪問率為29.7﹪,與日本人的64.3﹪形成鮮明對照,顯示大陸游客到韓國旅遊多意在嘗鮮。韓國旅遊偏重購物與流行文化消費,臺灣和大陸更有親近感,大陸游客更能感受臺灣的人情味與旅遊的深度,更願意做“回頭客”。

  去年8月起,臺灣開放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多次簽,讓大陸游客赴臺更便利。與此同時,商家也在不斷開發新的旅遊項目。今年6月,上海旅遊局率16家業者抵臺考察原住民部落旅遊,嘗試開發部落深度遊。如何讓臺灣變成大陸游客常來常往的休假勝地,而不是一次性的走馬觀花,是官方和業者最需要思考的問題。

  與韓國相比,臺灣在吸引大陸游客方面,更有近水樓臺的優勢。為達到旅遊業的永續發展,還需要更加長遠的規劃,強化機場、道路、觀光飯店等基礎建設,在文化旅遊與深度旅遊方面也需要更多創意開發,不僅能夠吸引大陸游客,還能夠提升旅遊産業的品質,吸引來自全球的遊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