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張家祝與陳菊的對比

2014年08月13日 10: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當局“經濟部長”張家祝在高雄大氣爆事件發生後第7天,因不堪被羞辱抹黑憤而請辭,“行政院長”江宜樺強力慰留不得只好“勉予同意”,“經濟部政務次長”杜紫軍前天“無縫”接任。外界認為最該“請辭負責”的高雄市長陳菊,除了一味推卸責任之外,完全沒有下臺負責之意。

  臺灣《中華日報》12日社論説,高雄大氣爆發生後第一時間,陳菊就咬定責任在石化廠商和臺當局,媒體提問則避重就輕。市政府並且聲稱李長榮化工的丙烯管線是“幽靈管線”,未提供管線數據給市政府,直到一件公文顯示市政府早已知道有榮化管線,陳菊才道歉表示“市府團隊橫向聯繫做得不好”,即使副市長吳宏謀、水利局長李賢義、工務局長楊明州及捷運局長陳存永請辭,仍聲稱“市府團隊沒有説謊”。

  這次大氣爆事件,榮化要負最大的責任,臺當局與地方政府也都難辭其咎,高雄市政府基於權責分工,責任顯然大於臺當局,因為市政府從未檢查地下箱涵,甚至地下管線有多少也不甚了解。氣爆後,市政府更沒有緊急採取應變措施,使原局限于小區塊的泄氣事件,變成了綿延數公里的連鎖氣爆。資訊不明、防範不嚴、處置不當顯然是造成嚴重死傷的最大原因。

  陳菊身為高雄市長,在第一時間急著表達的,不是對死傷者的關切或是如何善後,而是把責任全部推給中央與廠商,如此作為豈止“冷血”可以形容?但應該下臺的她卻毫無下臺之意,只由四個“技術官僚”出身的高階官員請辭,“棄車保帥”、“斷尾求生”的意圖昭然若揭。

  相反的,氣爆事件當天淩晨,“經濟部長”張家祝立刻進駐災害應變中心,日以繼夜地投入救災調度工作,卻在綠營圍剿下幾乎成為罪魁禍首。後來查明高雄市政府必須對危險箱涵負起管理責任,仍然被綠營“立委”不斷羞辱抹黑,甚至被污名化為“冷血部長”,他豈無“士可殺不可辱”的痛切感受?最後憤而請辭。

  臺當局“經濟部”主管石化,高雄氣爆自然不能説完全無關,但主要責任既是直接管理的市政府,張家祝自然沒有請辭的必要,他卻請辭承擔所有責難。張家祝之所以毅然求去,原因是在野黨連日來不斷對“經濟部”抹黑施壓,極盡羞辱之能事;更重要的是,他對當前政治環境險惡“深惡痛絕”,許多在野人士只有杯葛,沒有是非,罔顧全民利益,不斷癱瘓各項政務。

  該評論認為,張家祝任事嚴明、機決果敢,沒有辭職必要而辭職;相對地,外界指為應下臺的陳菊卻“老神在在”。事實上,有良知的綠營人士已經看不下去,學者施正鋒就明白指出,高雄氣爆事件顯示高雄市政府的管理出了問題,“如果上面盯得很緊的話,底下就不會螺絲松掉”;他並強調:“市府四首長請辭只是負起行政責任,陳菊才應負起政治責任,氣爆造成這麼嚴重傷亡,市長沒有下臺很奇怪。”

  李鴻章詩云:“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大丈夫、英豪皆當如是也。但身在官場自須進退有節,方能顯現風骨,尤其是民主政治即為責任政治,如果張家祝請辭的表徵在於負起政治責任,陳菊豈能“雲淡風輕”的避開?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