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美麗的人性映照政客的醜陋

2014年08月06日 17: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6日社論説,政黨惡鬥下,藍綠支援者競相醜化對方,社會充斥著負面的思維與氣氛,讓人們對臺灣前途漸失信心。

  一場高雄大氣爆,雖然再度凸顯了臺當局公安管理的輕率及政客推拖責任、媒體立場挂帥的惡質,但也見證了臺灣社會的溫馨與人道關懷,並未因政黨惡鬥、社會分裂而消失。大爆炸發生至今不到一個星期,社會各界捐款已將近10億元(新台幣,下同),義工與救援物資大量送抵災變現場,社會各角落的祝禱與慰問也持續送往高雄。

  社論説,我們很高興見到,朝野高層都全心投入救災,未再鬧出以往競相“在傷口撒鹽”的難看戲碼。話雖如此,這兩天若干政客與媒體名嘴的醜陋語言,還是令人搖頭甚至不齒!

  雖然災變的確切原因還有待認定,但仍有一些非常簡單而明確的是非曲直,譬如從發現地下管線漏氣道發生大爆炸“消失的3小時”,政府無所作為終於釀成大禍,第一層次的責任歸屬非常清楚,但我們並沒有看到任何人表現出最起碼的擔當,有的只是推諉、只是卸責;更過分的是,在這個表達傷痛與關懷都來不及的時刻,居然還是有政客企圖見縫插針,操作藍綠,説什麼釀災是過往“重北輕南”的結果;更有媒體將所有注意力鎖定在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夫人的高跟鞋,連勝文怎麼可以只捐10萬的無聊話題,還大量引述網友的謾罵,彷彿任何事不扯上藍綠,不連到選舉,就覺得渾身不對勁!

  講實在話,沒有人願意發生災變,但危機的到來原本就很難測知,這次高雄的氣爆,就是一連串的誤失、誤判所造成,該擔責的,誰都逃脫不了。管線補釘脫落造成液化丙烯外漏,不論是輸送端的華運還是接收端的李長榮,已經發現異常了卻還在持續輸送,而且竟不通報主管單位,這兩家公司即便到現在,都還在一路推卸責任。

  至於高雄市府這邊,則是還未弄清楚緣由,就輕率判斷是瓦斯漏氣,該噴泡沫卻匆忙噴水降溫,造成比水輕的液化丙烯隨地下水流竄,與沼氣結合成瓦斯,終致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這中間其實有3個小時的空檔,可以查明就裏,可以拉封鎖線禁止人車通行,結果是一樁事都沒做。事發至今,竟是想怪罪到“經濟部”頭上,這種擔當邏輯,確實令人嘆為觀止!

  試問如果這檔事是發生在北市,甚或是新北市,綠營政客與名嘴會允許其上綱到“經濟部”嗎?地下管線管理本來就是城市治理的一部分,至少負責管線開挖與埋設核可的,可是地方政府而不是“經濟部”。若説部分管線年齡長達30年,那麼也不妨回顧這30年當中,究竟是哪個政黨執政較久,而這其中地下管線的治理,究竟做了多少呢?就算不追究這一塊,高市府環保局、消防局對液化丙烯泄漏的危機處理,算不算專業?算不算及格呢?這場悲劇,事前是不是可以避免呢?

  至於還有人硬要扯什麼“重北輕南”,就更等而下之了!高雄擁有國際深水港,臺當局的資源挹注從來不少,近20年來臺當局補助更是豐沛,綠營領袖自己最心知肚明,如果是周邊農業縣做出此抱怨也就罷了,高雄恐怕最沒資格這樣抱怨。

  重大災變往往能映照出人類的真貌,從921大地震到高雄驚天氣爆,都映照出臺灣人的善良、愛心與人道關懷;高雄災變各界的捐輸與支援到現在還未停歇,遠在美國大聯盟打球的陳偉殷,在贏球之餘關心家鄉的災變,誰説這些不是臺灣最美的一部分?

  遺憾的是,重大災難往往也讓一些人的醜惡面目現形,原本該承擔責任的,卻將所有的政治智慧用在卸責、推諉上,用彰顯別人的過失來掩蓋自己的責任,更不堪的是,有人還將之上綱到藍綠,為即將到來的選舉造勢。這種消費他人傷痛的災難政治學,這兩天其實已經逐步登場了。問題是,這種戲碼也演過很多次了,許多人不僅早已看穿,也早就已經都厭煩了。

  睜大雙眼,放下藍綠,臺灣還是有許多美麗的風景,等著我們去發掘!面對缺失,勇於承擔,換得不一定是噓聲,反而是更多的肯定。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