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專家:蘇聯教訓 把民族命運寄託于別人

2014年07月09日 15: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環球時報》報道,蘇聯前外長、喬治亞前總統謝瓦爾德納澤7月7日去世,終年86歲。他是蘇聯解體前後的一個關鍵性人物,曾被西方稱為“老狐狸”,但最終卻被西方耍了。

  1985年,戈巴契夫為了推行外交“新思維”,任命不諳外交的謝瓦爾德納澤接任掌握外交實權的蘇聯外長,從此也改變他的命運軌跡。

  謝瓦爾德納澤在外交上忠實地執行戈巴契夫的方針政策,是戈巴契夫推行“改革和新思維”的左膀右臂。如何處理蘇聯同西方的關係是他擔任外長期間的首要任務,他風塵僕僕地穿梭于莫斯科與西方國家首都之間,企圖理順蘇聯與西方的關係。在當時的國際輿論上曝光率很高。

  後來的事實證明,在西方大肆吹捧戈巴契夫和謝瓦爾德納澤“改革和新思維”的華麗辭藻聲浪中,蘇聯無論在軍事和外交戰略方面,還是在國際事務和地區力量平衡方面,都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特別是對北約,做出了很多實質性讓步,有人甚至批評他們犯了“顛覆性錯誤”,致使蘇聯陷入戰略上非常被動、地緣政治上難以挽回的境地。目前在烏克蘭發生的危機,究其根源,實際上就始於戈巴契夫和謝瓦爾德納澤在上世紀80年代推行的“新思維”。

  時任美國總統裏根直接指責蘇聯是“邪惡帝國”,蘇聯在意識形態上完全被動挨打,最終土崩瓦解,蘇聯解體首先在意識形態上解體,這方面,謝瓦爾德納澤和戈巴契夫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蘇聯解體後20多年,各界一直對這一歷史巨變進行分析和反思。有人批評謝瓦爾德納澤和戈巴契夫有主觀惡意,他們就是想把蘇聯整垮。對此我們很難評價,但他倆當時對西方的輕信,被後來的現實無情嘲笑。在蘇聯解體後,西方當時的承諾幾乎都沒兌現,甜言蜜語很快變成冷漠和厭煩。現在回頭看,把一個民族的命運寄託在別人身上,而且是蘇聯這樣的龐然大物,這樣的想法是何等的不切實際。

  謝瓦爾德納澤的命運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它令人唏噓。他的去世也帶走了這個時代的諸多印跡,但他留下的教訓仍值得世人反覆回味深思,並在現實中汲取。(王憲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