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經濟生機 民進黨全力杯葛

2014年07月07日 14:5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6日發表評論説,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與韓國總統樸槿惠舉行峰會,決定爭取年底前完成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對於中韓兩國的經貿關係固然是重大進展,對臺灣卻可能是經濟上的核子彈,不只馬英九心急如焚,島內出口業者也深感憂慮!文章摘編如下:

  文章指出,中韓自由貿易協定於2012年開始談判,至今已進行了11輪談判,原來計劃在2015年完成,但在習近平訪韓之後,雙方已承諾“進一步努力在年底前完成談判”,極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就會簽署。

  令人感慨的是,中韓FTA之所以加速進行,主要關鍵竟然是臺灣。以往韓國擔心與大陸簽FTA後,大陸低價農産品輸韓,將導致韓國農民重大損失,所以對雙方FTA並不熱衷,但兩岸在2010年簽署ECFA之後,韓國政府擔心韓國産品將失去大陸市場競爭力,因此加速與大陸談判。

  平心而論,中韓之間談判並非十分順利,談判過程中,雙方在貨物貿易方面也相當分歧,主要體現零關稅産品所覆蓋的産業領域方面,但韓國政府排除一切阻力,並做了相當大的讓步,使雙方FTA的分歧逐漸縮小;一旦雙方在年底之前簽署FTA,韓國將是當今全球唯一一個同時與美國、中國大陸、歐盟及東協簽訂FTA的國家。

  事實上,目前韓國對外簽署已生效的FTA共有48國,已有36.11%出口貿易值涵蓋在零關稅FTA範圍中,一旦其洽簽中的FTA都全部達成協定生效,覆蓋率將高達80.97%;相對的,臺灣即使將中美洲五國的FTA、ECFA早收清單、臺灣與新加坡ASTEP及臺灣與紐西蘭ANITEC全部加計在內,覆蓋率只有9.65%,兩相對照,充分顯示雙方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日益懸殊。

  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地區與韓國出口商品大約有6成5重疊,在大陸市場競爭尤其激烈。依據韓國貿易協會及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的分析,臺灣地區與韓國對大陸出口的前50大産品,就有33種重疊;其中前20大産品,包括液晶面版、石化産品、半導體及部件、辦公室設備等14種産品更呈現高度重疊迭,而這些産品佔韓國對大陸出口的6成。

  在韓國廠商的競爭下,臺灣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市佔率,近年已逐漸被韓國取代;臺灣産品在大陸市佔率從2001年的11.2%,降到2010年的8.6%,同一期間,韓國則從6.9%,成長為9.9%;目前韓國為9.4%,臺灣則為8%,一消一長,趨勢已相當明顯,等到中韓FTA簽署之後,臺灣産品在大陸的競爭力勢必更將削弱,市佔率自然會更加萎縮,這對高度仰賴大陸的臺灣,其嚴重性可想而知。

  正因為如此,臺當局極力想要趕在陸韓FTA簽署之前,完成ECFA所有的後續談判,使臺灣的出口仍有一線生機,但民進黨卻全力杯葛,以致連服貿協議簽署一年,至今仍無法生效。更悲哀的是,儘管馬英九心急如焚,出口廠商也普遍叫苦,民進黨對於服貿協議與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等仍然堅持杯葛,眼見臺灣經濟的生機即將斷絕,怎不叫人痛心疾首?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