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俞新天:張志軍訪台激發正能量

2014年06月27日 15: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6月27日報道,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昨日抵達北京參加由中國社科院臺研所舉辦的“首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期間就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訪台一事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分享了她的五點觀察。

  第一,張主任此次訪問是一次歷史性的訪問,這是主管兩岸事務的部門領導第一次進行這樣的制度性互訪,開創了兩岸關係的新篇章。俞新天説,兩岸和平發展進行到現在這個程度,兩岸的主管部門是應該要見面了,而且需要制度性地來商討一些重大事務,因為目前也已經累積了很多需要商討的事務。當然,這不會取代原來兩會的作用,它更多地會涉及到雙方要討論的重大事務。所以,像兩岸互設辦事處的問題,克服了種種困難,現在應該勢在必行了,希望這次能夠揭牌最好。

  第二,張主任虛心、熱忱、真誠地傾聽臺灣各界民眾的呼聲,這點非常好。俞新天説,“民眾支援是兩岸關係最重要的動力”。張主任也説,過去可能通過別的朋友或電視媒體、著作了解臺灣消息,今天可以直接面對面深入臺灣基層,了解群眾,了解臺灣民眾呼聲,説明他非常虛懷若谷。此外,俞新天還觀察到,張志軍訪台不止一次會談,還包括和臺商、學者、青年、基層的會談和互動。這麼多的談話,説明他不只是想到臺灣走走看看,而是真正的想深入地了解臺灣各界民眾的想法。

  俞新天説,在臺灣發生反服貿的學運後,大家都很擔心兩岸關係的發展。尤其是兩岸的民眾有些擔心大陸對臺政策是否要改變。她認為,大陸政策並不會因此而改變,而且要繼續大力地推動和平發展,呼籲兩岸民眾一起來支援和平發展,因為民眾才是和平發展的最大動力。這次大陸主管兩岸事務的領導直接到臺灣傾聽民眾真實的想法和感受,這樣的互動能夠使臺灣民眾更加了解大陸,支援兩岸和平發展。

  第三,張志軍主任訪台為臺灣民眾送去機遇。俞新天説,此次張志軍訪台深入東南部、深入中小企業、深入青年、深入基層甚至包括原住民。接觸非常廣泛,而且這部分人可能是對大陸最不了解、最有隔膜的。他們也可能會是從兩岸關係中找到最大機遇和利益的,只是之前機遇放在他們面前,他們還不知道。所以,張主任此行是要把機遇送過去給他們。

  此外,俞新天認為,張志軍訪台本身還起到了一個很大的示範作用,會帶動人民之間的交流。過去互信只是強調兩岸官方、領導、各界精英的互信,現在人民之間也應該要有互信。這也是習總書記講到的心相通,除了“三通”外,還要有第四通,就是心相通。此次張主任的訪問,會引發很多大陸民眾想要前去臺灣。臺灣的民眾見到大陸的主管部門領導都來了,沒來過大陸的臺灣民眾也會感興趣地想去大陸看看。這樣民眾之間的交流也就會增強了,在互動當中,也許能夠找到發展機遇和兩岸關係合作的新辦法。所以,張主任的訪問,能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第四,張主任此次訪問行程超越藍綠,直接走訪基層,這是一個很大的進展。俞新天説,這種藍綠的超越,真正體現了兩岸一家親,不論藍營還是綠營民眾或地區或縣市長都接觸。但要強調一點,我們對民進黨在理念上有根本原則,但和綠色的民眾及其縣市長互動,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展。

  第五,大陸對臺灣展現了充分的善意和誠意,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兩岸人民共同來走。不是我們單方面讓利就可以,需要雙方面的共同努力。俞新天説,沉默的大多數,過去沒有機會説話,而這次張志軍主任訪台使得他們的正能量被激發出來,能使兩岸關係,特別是臺灣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能量能夠充分的發揚起來,戰勝那些阻礙兩岸關係發展的負能量。她説,這些負面的東西不應該成為主流,也不會成為主流。兩岸一起努力,就能夠克服這些負能量,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一步深化下去。當然,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不見得就能馬上解決,但不管有多困難,兩岸人民都要多交流,兩岸的和平發展也一定要堅持。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