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應扭轉眼前的抗爭氛圍

2014年05月14日 09:3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太陽花學運以來,臺灣上下無不參與這運動和核四的爭議。有人認為這是民主另一次洗禮,但更多人對臺灣未來充滿不安。面對社會的憤怒和失望情緒,我們該如何扭轉這令人擔憂的局面?

  臺灣《聯合報》14日發表評論文章説,無論如何,我們仍需要一個合理的貿易和長遠的能源政策,使臺灣經濟成長不會受到衝擊。

  其實是否採用核能,只是能源的取捨,跟民主原則或人民權力並不衝突。再看34個OECD先進國家,平均仍有21%的發電來自核能。比起法國70%和瑞典48%,臺灣的18%算很少。當然,除了開發新能源,希望臺當局能針對交通運輸、電氣用品、建築物等多方面提出節能的長遠政策和計劃。

  至於經濟,以臺灣有限的資源、市場和以薄利為競爭力的企業結構,封閉自守是行不通的。過去臺當局過於保守,無法帶動經濟轉型。儘管如此,仍有值得注意的地方。自2009年以來,臺灣每年增加百萬觀光客,服務業迅速成長,每年增加幾百億的商機。另一方面,從龜山到八卦山一帶,是全球汽車電子科技的一個溫床—美國特斯拉電車的汽車零件有60%出於此處,值得民眾驕傲,也將成為臺灣另一個兆元的新産業。

  可惜現在臺灣太常聽到“罵”的聲音和“為反對而反對”的對抗。甚至有些人錯以為只要聲音大、粗野、威脅,甚至用不法的行為,就比別人有理。其實這已失去民主的本意。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謙卑地靜下心來,以協商代替辱罵與抗爭。

  儘管目前臺灣社會充滿著抗爭和矛盾,仍抱著“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信心。尤其最近看到一些人士強烈的反彈,證實這樂觀並不是毫無根據。相信這也是“沉默大多數人”的期望。這些日子雖然我們看到許多抗議的學生和人群,但有更多的人仍默默地、勤奮地努力。

  文章最後説,對於未來,誰能帶領臺灣走出谷底,重建信心?年底選舉,正是選出有眼光、有執行力的領導人才,讓只會喊罵和説政治巧語的政客下臺的好機會。更期待兩年後大家能選出有理想和更有領導能力的領袖。在那之前,給馬英九些空間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