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太陽花運動凸顯兩岸交流三大隱憂

2014年04月04日 13: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馬英九日前會見工商界代表時,重申同意服貿協議退回‘立法院’逐條審查,臺當局“行政院”昨天通過《兩岸協議處理及監督條例》草案,“行政院長”江宜樺更進一步宣佈,6月中之前召開“經貿國是會議”。臺灣《工商時報》4日社論指出:種種動作,都顯示臺灣執政當局希望儘速化解太陽花學運造成的政局動蕩。

  社論摘編如下:

  雖然馬英九的響應與學生主張,仍存在落差,但事實開工英九也已展現誠意,開始採取具體作為,滿足學生有關“逐條逐項審查”與“制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訴求,我們期盼學生們見好就收,讓此一喧騰社會的事件早日落幕。

  過去17天來,“立法院長”王金平先後7度召開朝野黨團協商,但卻始終無法獲致共識,彼此之間對於如何“逐條逐項審查”,一直未能達成決議。這樣的僵局,讓學生有繼續“佔領立法院”的理由,這也正是臺灣工商團體聯合發表聲明,要求各方“冷靜對話、凝聚共識”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工商業界最感關切的,不論是進行兩岸協商、推動經貿自由化和參與區域經貿組織,如何建立足以平息內部爭議的運作機制,才是當前最重要、執政者難以回避的課題。

  客觀而言,從這次學運事件,我們可以發現兩岸經貿交流要繼續走下去,存在必須紓解的三大隱憂:

  第一大隱憂是民眾對兩岸經貿開放的疑慮。這次服貿協議的審查過程,臺當局主管部門總共舉辦了144次的服貿公開説明會,共有7千9百多人參加,但是根據“臺灣指標民調”在3月中旬公佈的民調,竟有45%民眾反對,僅33%贊成,顯示即使臺當局加強倡導服貿協議是互利雙贏的,但民眾長期潛存的疑慮,一時之間並不容易消除。

  第二大隱憂是民眾對兩岸經貿自由化的信心難以提升。由服貿協議的審議過程觀察,原本“立法院”朝野黨團同意在進入實質審查之前,應召開16場公聽會,聽取64個産業的支援或反對意見,其目的在於多方面聽取公眾與産業團體意見,以作為實質討論基礎。

  但臺當局行政部門在公聽會結束後,並未針對意見進行綜合整理或分析,也未有任何因應和調整方案的提出,就想要透過強行表決而生效,這種運作模式,明顯難以説服擔心受損害的産業,也無法消除公民團體對社會衝擊的疑慮,將減弱外界對臺當局未來推動兩岸經貿自由化與兩岸協商的信心和支援度。

  第三大隱憂是公民社會崛起,將成為制約兩岸協商的主要力量。雖然這次“佔領立法院”行動是以學生為主體,但是據了解,“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包括數十個民間團體,且聲援者涵蓋律師、醫師、藝人、上班族等各階層人士,同時透過用Twitter、臉書、Line、Plurk等社群網路、發佈訊息,並迅速地展現集結和擴散效果。

  這股力量將比民進黨的動員更具號召力和殺傷力,也可以預見未來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兩岸互設辦事處,甚至於兩岸關係條例的修訂,都將面對公民團體的干預,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極為不利。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