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史茂林:《原鄉》展示民族苦難 應珍惜和平

2014年03月28日 09: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3月27日下午,由全國臺聯文宣部、北京市臺辦主辦,北京市臺聯、《臺聲》雜誌社協辦的“電視連續劇《原鄉》觀眾座談會”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臺籍全國政協委員、全國臺聯顧問史茂林在座談會上發言表示,電視劇《原鄉》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這段歷史不能重演;近日臺灣青年學生佔據“立法院”令人憂慮,他表示,應該珍惜今天和平發展的局面。

  香港中評社28日發表訪談文章説,史茂林表示,聽了《原鄉》主創人員和親身經歷者以及全國臺聯的介紹,非常有感觸。

  他説,1988年全國臺聯工作後,他參加了原全國臺聯副會長、臺籍老兵返鄉協進會會長徐兆麟的“臺灣老兵返鄉協進會”成立大會,並在徐氏的領導下,參與了協助臺籍老兵返鄉探親的具體工作:協助他們返鄉、解決生活問題、召開家屬和子女座談會了解其生活情況等。

  史茂林表示,當時規定老兵只能帶著配偶回去,孩子不能回。所以老兵回去後,遇到了很多生活上實際問題。後來臺灣放開政策,允許帶一個孩子回去,之後又慢慢再放寬政策。

  政策開始時,情況並不理想。因為只允許配偶陪同,於是又形成了老兵與留在大陸子女的新的骨肉分離,兩方面的生活工作都有困難。後來政策放開,臺灣老兵執意要回家鄉的都可以回去——這些在電視劇《原鄉》中都反映了出來。

  有的老兵在福建鄉下生活習慣了,回到臺灣後因為住在樓房裏,樓上樓下不認識所以不開心。有的孩子在大陸參軍,退役後因為解密期還沒到,不能去臺灣。史茂林表示,他們當時的工作,就是幫助這些人闔家團圓。

  史茂林表示,原鄉真實的再現了那段歷史給中國人造成的苦難。在那個歷史時期,經歷了38年的隔絕,回家是那樣的艱難。看到《原鄉》對這段歷史的反映,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這段歷史不能重演。

  史茂林表示,之所以現在兩岸的交流如此熱絡,要回溯兩岸的歷史和今天所形成的成果。當年,祖國大陸的口號是一定要解放臺灣,而臺灣方面是要反攻大陸,兩岸處在敵對狀態。

  改革開放以後,大陸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臺政策也調整為了和平統一。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為兩岸發展打開了人為的大門。從1979年到1987年,大陸的呼喚順應了歷史的潮流,也反應了兩岸同胞的心願。迫於這樣的壓力,臺灣當局開放了兩岸民眾的交往。

  史茂林表示,《原鄉》這部劇意義非常深刻,要感謝編劇陳文貴先生,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再現。簡而言之,有三點感受:第一,不忘歷史。這種人間悲劇不能再重演,不能再有新的骨肉分離。第二,要把握現在。當前兩岸民眾交流非常熱絡。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經實現了三通。兩岸事務性的交流已經制度化,這些都是來之不易的,要把握要推動兩岸向前發展。第三,開創未來。我們的未來是祖國統一,兩岸攜手共同實現中國夢。作為一個臺胞,也是從事這項工作,我會繼續勉勵自己。

  史茂林表示,面對臺灣今天的現狀,他也有點憂慮;最近10天,臺灣一些青年學生搶佔“立法院”。他表示,應該珍惜和平發展的局面,不能因為這些而破壞。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