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變質學生運動折射臺政治困境

2014年03月26日 08: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繼3月18日晚間,近兩百名學生闖進“立法院”以非理性的方式反對服貿協議之後,學生及民眾反服貿運動不斷升級。(圖片來自香港中評社)

  連日來,臺灣社會因兩岸服貿協議能否在“立法院”通過被攪得沸沸颺颺。不僅在野的民進黨強力反制,而且還有眾多臺灣學生及普通民眾捲入其中,臺灣政局因此陷入持續動蕩之中。

  香港中評社26日發表社評文章説,繼3月18日晚間,近兩百名學生闖進“立法院”以非理性的方式反對服貿協議之後,學生及民眾反服貿運動不斷升級。23日晚至24日晨,又有部分反服貿協議的學生及團體以暴力方式攻佔臺灣“行政院”。為控制局面,臺灣警方採取強制驅離的措施,維護局勢穩定。在此過程中,學生及民眾團體與警方發生衝突,有多人被捕送訊,還有多人受傷送醫,場面混亂不堪。臺灣“行政院長”江宜樺于24日上午11時召開記者會表示,“對於民眾以暴力佔領行為,感到遺憾痛心。民主法治不容外力破壞。”

  此次臺灣學生為反對服貿協議過關,以非理性的方式佔領臺“立法院”與“行政院”,成為史上首次以暴力方式衝入政治議場進行抗爭的學生運動。不僅直接導致臺灣執政當局議事程式停擺,而且造成了相當嚴重的政治動蕩與社會混亂。不但進一步加劇了臺灣朝野政治對立,而且將攸關臺灣前途發展的兩岸交流事項進一步延宕擱置,其負面的政治效應、社會效應與兩岸效應都在不斷累積和擴大。

  兩岸服貿協議自去年6月簽署以來,已經擱置了近9個月,而且誰都知道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並非服貿協議本身,而是藍綠惡性政爭的結果。今年初以來,隨著島內多項政治選舉的不斷逼近,藍綠角力不斷激化。此次民進黨為了牟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再一次煽動民粹政治,令臺灣的學生也捲入政治鬥爭的漩渦,而且學生運動在惡性政爭的煽動下,偏離了理性、有序的正常軌道,更加折射出臺灣民主政治的困境。

  臺灣的青年學生血氣方剛,富有理想,具有抱負,但年輕的理想與抱負遇到民粹政治時,卻顯得如此的軟弱與無力。在臺灣藍綠對峙的政治生態中,在凡事都要貼上非藍即綠的標識下,熱血青年學生的思想意識便很容易被烙上政治的標簽,受到民粹政治的鼓動與利用。

  無論是318攻佔“立法院”,還是323攻佔“行政院”,民進黨在幕後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包括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以及謝長廷、蔡英文、遊錫堃,以及“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等民進黨內大佬悉數上陣,不惜危害社會公共安全與秩序,聲援學生闖關並與學生一齊抗議,鼓動學生以暴力方式破壞正常的行政議程。民進黨挑動民粹政治,為一黨一己的政治私利不擇手段的做法,理應引起臺灣各界的警覺。

  在民粹政治的挑唆鼓動下,學生運動已經完全超出了理性、有序的界限,變得不問是非與黑白,不顧理智與清醒。在民進黨“反對黑箱作業的服貿”的政治口號下,學生們沒有冷靜地探究服貿協議的具體內涵何在,更不問服貿協議對臺灣的發展有何正面影響,同時也不再以青年學生本應有的長遠眼光來審視和思考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區域經濟整合浪潮下臺灣經濟的出路何在,社會發展方向何在,僅憑著一腔血氣便將民進黨為反對而反對的政治旗幟一肩扛下,反藍又反紅,完全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臺灣的學生運動脫離了理性訴求的正軌,逐漸向變質化的方向越走越遠,其實更折射出臺灣政治的困境。本來,執政的國民黨與在野的民進黨存有政治分歧是正常的,而且在臺灣的政治體制下,為了實現執政的目標,執政黨與在野黨進行政治角逐也屬天經地義。但是多年來的藍綠政治競爭卻遠遠超出了理性監督、善意提諫、良性競合的軌道,其出發點完全不顧臺灣社會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相反卻以犧牲民眾切身利益與社會發展為代價,動輒對政治對手進行抹黑抹紅,政治操作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臺灣民眾對如此惡性的政治競爭早已提不起興趣,但政爭卻依然在不斷上演,對臺灣社會的負面影響也在不斷擴大。

  如今民進黨為了一黨一己之私利,再次上演政治操作的惡劣手段,在一貫抹黑抹紅的伎倆之外,又將學生運動納入其爭取政治利益的機器當中,打擊政治對手,破壞兩岸交流合作。而那些不明真相,被民粹政治蒙敝和左右的青年學生,以暴力方式破壞正常的行政議事程式,損害社會公共安全和穩定,成為民粹政治、“逢中必反”的政治犧牲品。

  兩岸服貿協議本是兩岸雙贏的經濟協議,兩岸在服務貿易領域的交流合作也是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的臺灣經濟持續走低,而兩岸經濟合作正是臺灣經濟提振發展的重要契機所在。不僅如此,如果服貿協議遲遲不能生效,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諸多後續談判都會受到負面影響,臺灣經濟發展自然會受到很大牽連。面對時不我待的發展機遇,臺灣經濟卻一再被民粹政治拖了後腿,這既是臺灣經濟的困境,同時也是臺灣政治的悲哀。

  更為重要的是,在李登輝、陳水扁執政的多年時間裏,臺灣當局以“臺獨化”、“去中國化”思想主導教育與文化,在意識形態領域分離兩岸,造成兩岸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的思想隔閡與情感距離。如果臺灣青年一代依然不能夠正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以及兩岸交流融合的時代潮流,相反卻一再被臺灣民粹政治和“仇中反陸”所綁架,不僅臺灣的未來發展將更加坎坷難行,而且兩岸和平發展的前景也將因此蒙上陰影,這將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大隱憂。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