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呼籲關注癡呆症老人照護困境

2014年03月17日 13: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全臺灣老年人口約為260多萬人,失智(即老年癡呆症)人口近23萬人,平均每20個老人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而且人數持續驚人暴增,預估40年後將突破72萬人,臺灣《新生報》15日社論説,臺當局必須正視這個迫切危機,做好各項照護的因應措施。

  臺當局“行政院長”江宜樺現身説法,談起失智老父,數度哽咽,不克自製。他坦率透露,失智老人會多疑、恐懼、偷竊、尿失禁,日夜顛倒,行動如小孩,照顧的人心力交瘁,失智的症狀依然難以痊癒。他有感而發的建議,要儘快將失智老人送到日間照護中心,堅持做完物理治療。他的話是經驗之談,深具參考價值。

  在此同時,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亦公開接受專訪,談到一路陪伴失智母親的辛酸,她的母親情況較為輕微,情緒平穩,記性甚差,原本待人很寬厚,突然對人對事都變得不夠寬容,幾乎忘掉丈夫已經去世,經常詢問:他為什麼還不回家?這樣分不清真實與幻覺大約維持有一年多才慢慢恢復正常。蔡英文認為,要想把失智的老人身體照顧好,首要是幫老人保持愉快心情,要有耐心,多跟老人閒談,她的結論是:凡事順著他,他想做什麼就順著他的意思。

  以上兩位政壇名人,他們毫不保留地將父母病情向社會細述,殊屬難能可貴。由於失智老人病情輕重有別,很難相提並論。在一般人觀念中,失智症多屬老年人,實際上現在已逐漸年輕化,島內失智人口中,約有兩萬人係早發性失智症,因為基因突變、家族遺傳或腦部受傷等諸多因素所造成,可能40多歲就得了失智症。顯然,失智症問題甚多,沒有階級、貧富、性別之分,嚴重影響家庭生活氣氛和社會安寧秩序,為了避免更多不幸事件的發生,應該建構妥切的防範設施。

  基本上,失智症屬於慢性疾病,需要投入龐大人力和資源,現有照護場所有限,不足以收容眾多患者,臺當局應妥覓適當社區,增設日間照護中心,阻力在所難免,事先要加強宣導工作,讓民眾了解:“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今天是別人家有失智老人,安知明天不輪到自己家也出現失智老人”,救人如救己,大家將心比心,克服萬難,把照護工作做好。

  對於配套措施要力求完整,先要培訓護理人員,落實“長期照顧服務法”的規劃,強化外籍看護雙軌制,提高照護品質。並積極推心理輔導,在地醫生或護士到家訪問等支援體系。主管機構要廣籌財源,實施長照保險法,雖無法一步到位,但必須鍥而不捨地促其實現。

  社會有愛心的人很多,應該設法廣徵到府服務志工,寬列車馬費,讓這些熱心人士,配合醫療單位,按時到失智老人家中安撫他們情緒或身心鬱躁,事前要給予短期集訓,教導他們對失智患者一些基本認識與紓解原則。

  失智老人最常見的是找不到回家的路,甚至一去就不再回頭,空留家人無限的悲痛與自責。佩帶鎖環還不夠,最好是定位器。照護失智老人,特重耐心、真心和細心。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