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岸發展“一中架構”的共同內涵

2014年03月14日 09: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閉幕記者會中再次強調兩岸是手足同胞一家人,他期待在新的一年兩岸關係有新的進展。臺灣《旺報》14日社評指出:今年兩岸關係要為兩岸“一中架構”尋求共同意涵,墊高“九二共識”的基礎,為和平統一進程再往前邁一步。

  李克強在記者會中對於兩岸關係沒有太深刻的著墨,只説到兩岸關係中最重要的內容是人員往來和經貿合作。去年兩岸人員往來已經突破800萬人次,是一個好的勢頭,基於兩岸關係在民間往來已經建立制度,未來在人員互動的量上只會更多,相信兩岸人民經過交流溝通之後,互信、互諒的程度只會有增無減。這對於兩岸未來的政治協商也是築基的工作。

  李克強談到經貿的合作,希望ECFA後續協議能夠有成果。現在《兩岸服貿協議》在臺灣“立法院”進入實質審查階段,朝野政黨為了程式問題吵得不可開交,儘管民進黨全面杯葛議事的進行,但為了臺灣經濟發展以及全民福祉著想,臺灣如果跨不出《服貿協議》這一步,根本就無法走向國際化和自由化。相信朝野政黨在做足了政治秀之後,還是必須以大局為重,讓兩岸經貿在ECFA的架構下交流互動,達到互利互惠的效果。

  回到李克強提出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一改過去兩岸“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説法,改以“邊經邊政”的作法,希望兩岸一方面談經貿合作問題,一方面啟動政治協商的作為。這也符合習近平去年在“習蕭會”時説的:“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

  1992年兩岸達成的“九二共識”,次年在這個基礎下實現了“汪辜會談”,這是兩岸首次歷史性的會面,奠定了往後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互動的基礎。儘管兩岸還是有“一中各表”與“各表一中”的認知差異,但無礙于兩岸兩會後續協商並達成21項的協議。但是要繼續推動政治對話就必須對“一中框架”或“一中架構”有共同的內涵。

  習近平在十八大政治報告中提到的“一中框架”內容涵蓋了“九二共識”和“一中各表”,同時提出3項政治願景:“共同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商談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這3項政治願景工程如果沒有一中架構做基礎,是不可能往前發展的。

  馬英九一向強調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如果雙方能夠秉持從“汪辜會談”以來共同遵守的政治默契和政治藝術,創造“一中框架”的共同內涵,或“容許各自表述”的共同內涵,習李倡議的“一中框架”,或馬英九説的“一中架構”才能具體落實,和平發展的大局將更加鞏固。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