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柯文哲將聯手親民黨“在野大聯盟”?

2014年03月03日 08: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正值外界好奇柯文哲會不會被民進黨納入整合機制?日前傳出他正積極尋求與親民黨合作,並宣稱如果當選,將找橘營議員做副市長。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3日發表社評認為:此一發展並不令人意外,對於選情影響也不致太大。

  社評摘錄如下:

  根據媒體披露,除了宋楚瑜之外,柯文哲已經拜訪過親民黨其他重要人士,宋楚瑜雖未出面表態,但其立場“確實挺柯”。柯文哲並曾表示,如果當選屬意親民黨市議員黃珊珊為副市長。儘管柯文哲事後強調“閒聊不能當真”,但可以斷言,柯文哲謀求與親民黨合作,絕非空穴來風。

  如此發展其實早在意料之中,柯文哲既標榜“在野大聯盟”,當然會極力拉攏在野黨,親民黨在臺北市具有一定實力,又屬於泛藍陣營,如果能夠把橘營力量引為己用,不但對選舉有加分效果,而且也有特殊的象徵意義。而對親民黨來講,近年來與國民黨漸行漸遠,若干親民黨人士打馬力道之強,批評之激烈,較諸綠營猶有過之,國民黨既是“共同敵人”,雙方自然一拍即合,何況還有可能“分一杯羹”,親民黨自然樂得支援柯文哲。

  表面看來,這對柯文哲似乎是如虎添翼,因為橘營的加入可以使柯文哲陣營“超越藍綠”成為事實;不過,認真推敲,其實效果相當有限。首先,親民黨輝煌時代早已過去,2002年臺北市議員選舉,親民黨得票17.6%,當選8席;到了2006年,得票只有6.98%,當選兩席;2010年得票又減為4.62%,當選兩席。臺北市長部分,2006年宋楚瑜“御駕親徵”,原本以為是三分天下的局面,但他僅獲得4.14%,遠遠不及郝龍斌的53.81%與謝長廷的40.89%。

  其次,從最近四次臺北市長選舉分析,藍營最低得票為51.13%,最高為64.11%;綠營最低得票為35.89%,最高為45.91%,雙方差距平均在12個百分點,推估親民黨在臺北市的鐵票不超過5%,所以即使親民黨完全倒戈,只要國民黨內部團結,國民黨提名候選人還是可以過關。

  再者,柯文哲不僅是深綠、墨綠,而且強烈支援“臺灣共和國”,認為“正名”、“制憲”是臺灣迫切需要解決的兩個基本問題,這與親民黨維護“中華民國憲法”、“依憲法定位兩岸關係”的立場南轅北轍,親民黨要如何説服黨員支援與親民黨立場截然不同的柯文哲?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此外,親民黨目的在擴大市議員選票,原本可以借其中間立場爭取若干不滿國民黨的藍營選民,但與“獨派”聯手,這就很難吸引些泛藍選民。更重要的是,宋楚瑜與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關係並不壞,如今親民黨若要加入柯文哲陣營,無異與連勝文作對,這對宋楚瑜一向標榜“惜情重義”形象,當然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正因為如此,雖然目前看來雙方都有意願,但彼此既沒有真心合作的條件,也沒有堅實的互信基礎,對於未來臺北市政的藍圖,更從未交換過具體意見,可以想見,雙方只是在選舉中相互利用而已。一時之間或許會形成議題,被媒體炒作,但終究無法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只是國民黨也不能掉以輕心,還是應該加強協調。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