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經濟馬年期望突破“悶境”開創新局

2014年02月05日 18: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華日報》4日發表社論説,歲次甲午馬年開市,國際經濟已有復蘇跡象,馬英九祝願臺當局在新的一年“老馬識途,馬力十足,馬不停蹄,一馬當先”,希望歲次甲午馬年馬到成功。不過,盱衡島內外經濟形勢,雖然前景可以期待,但也存在若干不確定的隱憂,惟能審慎樂觀面對。

  社論分析説,從好的方面看,去年第四季臺灣經濟好轉,全年經濟成長率“保二成功”。同時,去年12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24分,燈號重新亮起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結束自去年7月以來連續5個月的黃藍燈;今年一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80.83點,是2012年3月以來的新高。這些數據顯示,景氣不再遲滯不前,只要力度逐漸加強,今年達成全年經濟成長率3.72%的機率應該很高。

  另外,隨著兩岸經貿往來日益開放,臺灣經濟發展能量也更加充沛。例如去年陸客團及個人遊人數上限提高後,來臺觀光人數已由前年的258萬人增為285萬人,預計今年可以突破300萬人,為臺灣創造更多的外匯收入;此外,開放大陸來臺投資已邁入第6年,今年金額可望大幅增加,有助於增加臺灣經濟成長動能。

  不過,從另一方面看,仍有一些不確定因素。就國際面觀察,美國量化寬鬆政策規模縮減政策效應與美債協商結果,會不會導致資金全面撤出新興市場?引發區域性金融風暴?日元持續貶值會不會導致一連串的匯率戰爭?造成島內資金出走?在在都值得關切。

  觀諸大陸經濟走勢,去年GDP為7.7%,高於年初所定的7.5%目標,但已創下14年來新低,特別是去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推出系列改革,從長期看當然有助於經濟成長,不過就短期來説,抑制信貸擴張的政策,必然會打壓需求,導致經濟成長放緩,對臺灣必然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再者,臺灣出口訂單雖然增加,但海外生産比重也迭創新高,過半訂單在海外生産,儘管業績相當亮麗,卻無法為臺灣提高就業機會,對勞工薪資也沒有貢獻。更令人憂慮的是,儘管去年發生許多影響經濟發展的非經濟因素,都已平息或解決,但並未“利空出盡”,在新的一年裏,朝野對立非但不會減弱,反而可能擴大。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遲遲未列入“立法院”議程,“立法院”放話逐條審查逐條表決,上半年通過的機會渺茫。海基、海協兩會第十次會談“貨品貿易協議”、“爭端解決協議”、“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等議題將隨之延宕,包括美國在內各國都對“臺灣簽署服貿協議因國會作梗而不能生效”頗有微詞,認為“將使其他國家不敢與臺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

  社論最後指出,今年是“七合一”選舉年,在野黨必然全力給執政黨出難題,尤其會在兩岸相關議題加強較勁乃至橫加杯葛。噠噠的馬蹄聲已經響起,但由於馬年島內外經濟形勢正向與負向並呈,盼望朝野共體時艱相忍為臺灣,使臺灣經濟能夠突破“悶境”開創新局。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