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綠營“天王”競逐兩岸論述主導權

2014年01月20日 09: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日前提出“海灘之鷗”與“中國加一”概念,儘管謝長廷立刻抨擊,蔡英文卻予以肯定。非但顯示蘇貞昌的論述在民進黨內仍有爭議,也反映民進黨主席之戰已經提前開打,蘇蔡謝三人都在競逐兩岸政策論述的主導權。

  蘇貞昌日前提出“海灘之鷗”與“中國加一”之後,謝長廷隨即批評“海鷗理論不容易讓人理解”,因為海鷗與人互相不干擾,但兩岸要對話、要交流、要接觸,所以他覺得這樣的比喻不很適當。至於“中國加一”,謝長廷認為,蘇貞昌應該要講清楚內容,而且為什麼不是“臺灣加一”呢?

  吊詭的是,被外界公認是蘇貞昌主要對手的蔡英文,針對同樣問題卻回應“很好,沒有什麼不清楚的”,她認為蘇貞昌的意思就是“臺灣跟中國大陸如果能夠相互尊重,一定可以和平相處”。

  為什麼蘇貞昌的言論被“主要敵人”肯定,而“次要敵人”卻要打擊?為什麼被外界視為反蘇盟友的謝蔡兩人卻不同調?顯然值得探討。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9日社評指出,簡單地説,這些現象完全是權力之爭。眾所皆知,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發展與走向,一向是“黨內派系鬥爭的政治工具與産物”,從“四個如果”、“事實主權定位”、“臺獨黨綱”、“臺灣前途決議文”及“正常國家決議文”,不僅都是派系角力的結果,也反映了當時民進黨內“當權派”的思維。誰能掌控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話語權,誰就能決定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走向,而兩岸關係既是民進黨政策中最為外界所重視,誰能主導民進黨兩岸政策,當然就是民進黨的實質領導者。

  蘇貞昌想要提出“對中政策總結報告”,當然是企圖主導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蔡英文會將這份類似“綱領性文件”的總結報告降低位階,貶為比會議紀錄層次還低的“檢討紀要”,當然就是不樂見蘇貞昌主導兩岸政策;謝長廷會堅持廢除蘇貞昌原先構想的“憲政共識”,當然也是同樣的道理。

  既然如此,為什麼蔡英文又會為蘇貞昌的“海鷗理論”和“中國加一”緩頰?為什麼不像謝長廷一樣繼續抨擊?答案也與權力有關。

  過去幾年來,謝長廷一直被外界認為是蔡英文的盟友,其實從前年10月謝長廷展開破冰之旅後,兩人之間的關係就十分微妙,蔡英文對於謝長廷的“憲法各表”與“憲法共識”,並未全然支援;對於謝長廷積極推動民共交流,搶了她的“頭香”,也未必欣然樂見;但在“聯手抗蘇”的共同目標下,兩人始終維持合作多於競爭的關係。

  然而,謝長廷即將宣佈要競選民進黨主席,如果他能擊敗蘇貞昌,那麼蘇貞昌在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必然提前出局;問題是,謝蘇對壘,謝長廷並不是穩操勝券,甚至輸面還比較大,如此一來,要是2014民進黨勝選,蘇貞昌以現任民進黨主席之尊爭取黨內提名,無論正當性與合理性都足以與蔡英文一較高下,蔡英文想要獲得提名的難度勢必提高。在此情況下,蔡英文出馬競選民進黨主席的可能性,當然越來越濃。

  可以預見,未來蘇蔡謝三人之間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謝長廷與蔡英文或許仍會分進合擊,共同對付蘇貞昌,但在爭奪民進黨兩岸政策論述的主導權方面,雙方都會全力以赴,絕對不會輕易把話語權拱手讓人,只是蔡英文暫時會採取比較模糊抽象的立場。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