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中國的月亮:期待嫦娥3號成功勘探

2013年12月05日 08: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這一句話,據説是1969年7月21日淩晨,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左腳踏上月球地表時所説的話。時隔44年之後,中國終於也跨出了一步:12月2日淩晨,嫦娥3號月球探測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預計12月16日降落月表,並釋出月球車“玉兔”展開為期3個月的探測和記錄。

  臺灣立報5日發表社論説:中國的太空探險,就時間而言,當然遠遠落後美、俄兩國。尤其美國,更是唯一完成載人登月任務的國家。不過,在冷戰期間火熱投入太空競爭的兩個大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結束了月球探測工作,中國的航太夢卻剛剛才開始,而且雄心勃勃,計劃在月球建立永久太空站。

  若是想到百年前的中國還是一個列強恣意侵淩的“貧弱病夫”,嫦娥3號或許只是人類太空活動的一小步,對中國而言,卻已是巨幅的飛躍。

  社論説,相較于過去的月球探測,中國的這一小步,其實蘊藏著巨大的突破。首先,相較于過去的太空活動,嫦娥3號有80%是全新的科技,而它所攜帶的“玉兔”月球車更是百分之百中國製造,顯現中國科技發展的高度自主性,也是人類太空探險的一大里程碑。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從美、俄于上世紀70年代終止月球探勘活動以來,人類對月球的知識在近40年間並沒有增長多少,中國的接力探月無疑將彌補此一缺憾,豐富人類的宇宙知識。而過去美、俄兩國基本上是在冷戰架構下進行太空競賽,它們各自將探月的成果據為己有,對於各種採集來的物質、數據或新發現往往密而不宣。而中國的行動卻是與歐洲的航太局密切合作,嫦娥3號起飛之後,位於法屬蓋亞那的歐洲航太局基地立即同步接收信號,並可依據需求下達指令。顯然,中國的航太事業已經將既往大國之間的競賽格局轉變為合作關係。

  更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尖端科技得以全面掌握。嫦娥3號登月,也許是人類太空探險的一小步,卻是中國在21世紀現代化工程的大突破、大躍進。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