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食品標準被質疑 臺媒呼籲加強認證審批

2013年11月08日 18: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三十五年來,在廣大臺灣消費群心目中,GMP應是食品安全“挂保證”的注記。如今,任何消費者在任何大小賣場拿起印有“微笑OK”的食品,難道心裏不會質疑“這莫非只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圖案”?甚至懷疑“會不會表面露笑臉,內包裝著黑心食品”。GMP認證淪落到可信度被高度懷疑地步,豈僅“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而已?

  臺灣《中華日報》日前發表社論説,“人多蓋塌了房,雞多不了下蛋”,黑心食品在GMP“護體”下被消費者吃進肚裏,消費者“三心”──信心、安心、放心被消磨殆盡,使消費市場元氣大傷,更直接衝擊臺灣食品外銷,目前大陸、新加坡正密切注意來自臺灣的食品是否摻有黑心産品;一旦檢驗出臺灣GMP認證居然不實在,對臺灣外銷將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

  “長城不是一天造成的,但可以毀於一夕之間”,GMP認證本應是“品質保證”,絕不能墮落壞成虛有其表的“貼紙一張”。臺當局“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在“立法院”總質詢時指出,臺當局“衛生福利部”已要求油品工廠簽具結書,如果切結之後還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可以科以偽造文書及詐欺罪責。然則,對取得GMP認證卻仍攙偽的廠商尤應從重量刑。

  社論最後説,黑心食品攪得GMP認證灰頭土臉,恰似唱罷“陽關三疊”,便是“西出陽關無故人”。GMP標章認證本由臺當局主導,後來交由民間機構執行,臺當局退居輔導立場。如能將認證之前的審批及認證之後的查驗,全都收回統由公權力辦理,不信GMP認證的公信力喚不回、不信GMP標誌的笑臉會是哭臉。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