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商是兩岸服貿協議延後的最大受害者

2013年10月31日 09: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工商時報》31日社論説,《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審議在臺灣“立法院”陷入困境,幾乎已經確定無法在“立法院”本會期完成審議。民進黨自身沒有執政的論述能力,對於臺灣産業弱化、企業出路越來越窄的根本困境,從來未曾提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解決方案。只會持續操作“恐共”的老技倆,政治算計淩駕一切的心態可謂昭然若揭。而國民黨對於捍衛兩岸服貿協定政策的決心也疲弱無力,致使大批臺商開拓大陸市場的歷史性機會,被“立法院”朝野兩黨政客們扼殺了。

  從2012年8月9日兩岸兩會第八次會談同意以ECFA為基礎,推動《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起算,兩岸兩會經過10個月的談判,今年6月21日在上海簽署協議,再經過一年的“立法院”審議,前後竟然花了兩年的時間才能定案,而時間的延宕,主要就在臺灣這邊。兩年的時間,對於政治人物可能是累積衝突議題、極大化個人政治資源的沃土,但是對於辛苦在國際市場打拼,天天面臨瞬息萬變挑戰的民間企業來説,兩年卻是個難以承受的負擔。

  服貿協議命運多舛的過程,讓我們看到朝野兩政黨,心中只將自己權位放在人民利益之前。民進黨自身沒有執政的論述能力,對於臺灣産業弱化、企業出路越來越窄的根本困境,從來未曾提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解決方案。這麼多年來,只會持續操作“恐共”的老技倆,擴大服貿協定的“恐共”威脅,延宕審議時程,並與明年縣市長“七合一”選舉連結,政治算計淩駕一切的心態可謂昭然若揭。但是,更令民間企業難以想像的是,國民黨對於捍衛兩岸服貿協定政策的決心,竟然如此疲弱無力,甚至任由反對黨予取予求。

  兩岸服貿協議主談的臺灣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海基會董事長,都是馬英九直接指派、最親近的核心團隊成員,國民黨在“立法院”握有絕對的控制權,民進黨的政治操作,跟過去的許多議題相較,並沒有特別強勁之處,但是執政團隊卻如此軟弱無力,既無法挺身而出向人民説明服貿協議真正的牛肉在哪,還將舞臺放給了反對黨盡情表演。最後傳達給民眾的印象,好像國民黨也認同反對黨所提出的質疑,讓人民感覺經濟部門簽回來的服貿協議,好像真的存在許多對臺灣不利的漏洞。

  社論指出,政治人物各有所圖,最終犧牲的,卻是人民的利益與企業的商機。例如臺灣爭取到證券公司赴大陸設立具有控制權的合資子公司,原本是臺灣證券産業壯大升級的機會;證券産業是臺灣主流産業,雇用人數最多,貢獻稅收最高,不論是在傳統的經紀自營承銷業務,或是在新種衍生性商品交易,都累積了豐富的經驗。相對而言,中國大陸的證券市場雖然每天成交金額數倍于臺灣,但是臺灣券商在業務、管理、金融操作等深度的技術層面,都還擁有相當領先的優勢。在金融市場國際化的大趨勢下,大陸市場提供了臺灣券商升級為國際主要競爭者的肥沃土壤,雖然挑戰很大,其實更存在龐大的商機。

  令人扼腕的是,臺灣券商開拓大陸市場的歷史性機會,卻被“立法院”朝野兩黨政客們扼殺了。在爭取到大陸設點優惠政策後,臺灣各大證券公司的董事長們親自領軍,與大陸的潛在合作夥伴協商談判,原本一鼓作氣凝聚的共識,卻因為臺灣“立法”延宕,遭到大陸合作方質疑。臺灣券商的談判氣勢越來越弱,等到服貿協議通過,再經過臺當局金管會的審核,熱騰騰的粥早已成了難以下咽的冷飯。臺灣券商歷史性的發展商機,就在政治人物的算計與執政者薄弱的意志下被犧牲了。

  不僅是證券産業,壽險、産險、銀行業者、食品連鎖、高檔餐飲、美容乃至觀光、醫美等臺灣具有競爭力的服務産業,也都成了服貿協議延宕的受害者。這些産業有些本屬臺當局管制,沒有相關協定無法前進大陸,有些雖然不需臺當局核準,但是前進大陸的氣勢與商業條件也因此惡化,企業發展契機遭到自己當局扼殺,堪稱另一種臺灣奇跡。

  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常説:“上帝要把錢丟給你,你也得伸手去接,沒有接到,也必須彎腰去撿。”臺灣的政治人物什麼也不做,天天等著瓜熟蒂落撿現成的果實;臺當局又變成一團稀泥,拉不動也洗不乾淨,成了人民與企業發展最大的阻礙。社論呼籲呼籲,國民黨不能再兩手一攤,任由在野黨予取予求;馬英九的團隊必須採取具體的行動,清楚告訴人民,兩岸服貿協議是國民黨的政策,對臺灣企業有利,而且時間就是金錢,該做的,就要儘快去做。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