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蔡英文與蘇貞昌的代理人之爭

2013年10月02日 21: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針對目前表態要參選臺北市長的柯文哲和顧立雄,臺灣《立報》9月30發表日社論指出,他們兩位都不是歷次民調中支援度最高的民進黨臺北市長人選,也不是“典型”的政治人物;之所以會率先表態,皆因為他們是蔡英文和蘇貞昌的代理人。

  社論摘錄如下:

  繼國民黨有多人表態希望爭取參選臺北市長之後,原本民進黨在臺北市冷清的選情也開始陸續有人表態。除了一直透過媒體放話的臺大醫師柯文哲之外,律師顧立雄在上周表示“答應”代表民進黨參選臺北市長,説不但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多次懇談邀請,而且前主席蔡英文也支援他參選。問題是,柯文哲不是民進黨員,若要代表民進黨參選,或是要求民進黨“禮讓”不提名,都有一定的困難度;至於顧立雄雖表明是“答應”參選而不是主動爭取,但是黨內仍可能有其他的人爭取,必須依照黨內提名機制決定,並非蘇、蔡兩個人説了算,所以還尚未成定局。

  其實目前確定浮出臺面的柯文哲和顧立雄,都不是歷次民調中支援度最高的民進黨臺北市長人選,也不是“典型”的政治人物;之所以會率先表態,輿論普遍解讀認為,他們是蔡英文和蘇貞昌的代理人。也就是説,蔡和蘇兩人志在爭取2016的臺灣地區領導人大位,所以都怕選上了被“卡”在臺北市,況且民進黨在這次臺北市長選舉的勝算不高,兩人不敢正面迎戰,才紛紛推出代理人參選。

  民進黨應該好好思索,為何當國民黨整體或個別政治領袖的支援度及聲望降低時,民進黨同樣無法爭取民意的認同?有人嘲諷政治人物説謊最少的月份是2月,因為2月只有28天!每當政治人物為了自己的利益算計,總要編出一套為國為民的故事,因為他們理應是民眾的代理人,要以公益為重,淩駕於個人的利益之上。不過臺灣這兩位公然推出代理人參選的政治人物,連説謊或編故事都省了,直接赤裸裸的“以私害公”,教原本支援民進黨的民眾情何以堪?

  進一步説,兩大黨在民意支援度上皆萎靡不振,但在選舉中還是能各自維持自己的基本盤,可見民眾在政治上或投票時缺少在兩大黨之外的選項,只能各自回歸基本盤;其次是兩大黨的基本盤中,其實有許多“含淚投票”的選民,對自己所選擇支援的政黨有諸多不滿。所以如此,更根本的原因是兩大黨固然壟斷了政治選項,可是其所代理卻是一小部分統治者的利益,絕大部分民眾的利益無人代理,被迫在兩黨之間選擇,是造成兩黨低支援度卻仍能在選舉中壟斷的原因。尤甚者,乃民進黨的“兩個太陽”,連支援者的情感都不屑一顧,實在太“吃人夠夠”了。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