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專家:搶救老電影 人人都有責

2013年01月24日 10: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係教授王漢國今日在《聯合報》刊文表示,有關於電影珍貴影片的保存問題,這是當前任何一個談“文化資産”或“文化産業”的人所不能輕忽的。臺灣須將老影片的維護工作當作電影數據館落實文化政策的重要指標。

  全文摘編如下: 

  日前臺“文化部長”龍應臺至臺灣電影資料館典藏中心視察,其中暴露出來的幾個問題,殊值正視。首先,是有關於電影珍貴影片的保存問題,這是當前任何一個談“文化資産”或“文化産業”的人所不能輕忽的。余秋雨在近作《何謂文化》一書裏,從學理、生命、大地和古典等四個不同層面來響應什麼是文化。他説:“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共同體,它通過積累和引導,創造集體人格。”而其中僅“古典”這一項,就足以顯現出我們應如何看待那些老電影的維護和管理問題。 

  其次,筆者過去參與電影工作,深知電影乃是集文化、藝術與科技之大成,其製作的過程艱辛、動員龐大、所費不貲,影響深遠。故對於老影片的保存、維護和修復,一直是每個國家及地區在維護“文化資産”上極為重視的要務,因為它不但是一項負有文化傳承的艱巨使命,同時也是展現現代科技能力的精華所在。然而,張靚蓓館長道出的實情卻相當令人不忍:臺灣電影數據館每年度預算只有三千萬元(新台幣,下同),其中有三分之一預算須用於維護片庫,且多支用於片庫租金和水電費,惟目前仍有大批影片只能維持在攝氏十八度的片庫裏,難以抵擋毀損的速度。 

  基本上,一座電影資料館,大致不脫典藏、展示、研究、交流與維護等幾項功能,而這都必須以維護工作為重點,如果這些老影片缺乏照顧和維護,以後又拿什麼來典藏、展示、研究和交流?再者,若坐視老影片的損毀,那又有何資格奢談“文化資産”或“文化産業”? 

  基於此,筆者要呼籲和具體建議:第一、數字化典藏是個大趨勢,尤其老影片的數字化不但要做,還要加速進行才行。第二、除提高臺灣電影數據館年度預算外,尤需向民間尋求奧援,因為搶救“文化資産”人人有責。第三、設法突破法規限制,讓更多的“社會企業家”來共同參與。第四、須注意影片版權維護問題,這在“文化資産權”的延續上是不容輕忽的。最後,須將老影片的維護工作當作臺灣電影數據館落實文化政策的重要指標。(王漢國 臺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係教授)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