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一些“立委”,認為金馬獎不如停辦算了。只是民進黨這些“立法委員”沒有想到,這樣的發言會引起如此大的反彈,於是乾脆來個神隱,避不見媒體。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社評指出,一個金馬獎,就讓民進黨現出了原形,民進黨這種蒼白的政治思維,對“臺獨”基本教義派或許有魔法般的效力。文化人士,不管政治,而金馬獎又與“臺獨”群眾沒有切身關聯,民進黨政治人物一旦發現背後沒有群眾,而面對的是更強大的文化力量,結果自然只有遁逃一途了。
全文摘編如下:
一個金馬獎,就讓民進黨現出了原形。
這一次金馬獎頒獎典禮,臺灣所得的獎項並不多,重要的獎項中,只有最佳女主角是由臺灣的桂綸鎂獲得。這樣的結果,各界沒有什麼聲音,反倒是民進黨一些“立委”,認為金馬獎不如停辦算了。只是民進黨這些“立法委員”沒有想到,這樣的發言會引起如此大的反彈,於是乾脆來個神隱,避不見媒體。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為什麼這些“立委”會如此發言,而碰到反彈後又避不見媒體。長期以來,這些人習慣於政治思維,而且是簡單到近乎反射動作的政治思維。他們可以説是拿著“臺灣意識”的大旗,“逢中必反”。在他們的意識,只要喊出愛臺灣,或以愛臺灣為藉口,就會得到民眾的支援。由此可知,其中只有情緒,沒有論述,所以我們稱其為蒼白的政治思維。
這種蒼白的政治思維,對“臺獨”基本教義派或許有魔法般的效力,然而一旦碰到了文化人,就算是管碧玲這種拿到政治學博士的人,都不敢出來應戰。文化人士,不管政治,而金馬獎又與“臺獨”群眾沒有切身關聯,民進黨政治人物一旦發現背後沒有群眾,而面對的是更強大的文化力量,結果自然只有遁逃一途了。
當然,任何一件事,都有正反兩面。從正面來看,我們發現,臺灣意識雖然日漸成長,但它並不是盲目的,或者説,臺灣內部至少有相當多的人是具有理性與獨立的思辨能力。臺灣電影界這一次就展現了令人敬佩的軟實力。
任何一種獎,真正的重點在於公信力,有了公信力才有權威,才能得到參與社團乃至於整個社會的信服。公信力,從金馬獎來説,就是電影的歸電影,也就是只看藝術成就、演技、與關懷,不管那是來自哪。
我們從評選的名單來看,包括電影界幕前幕後專業人士、學者、影評人外,也有文化界人士,兼顧專業性和國際化。這些評審都是望重一方的人士,如王童 (導演)、鴻鴻 (編導)、李烈 (演員)、陳博文 (剪輯)、梁良 (影評人)、盧非易 (學者)、駱以軍 (作家)、曾江 (香港演員)、戴立忍 (演員)、余為政 (學者)、李香秀 (學者)。在決選階段,還加上了三位海外評審:珍琵琳(Jayne Pilling,英國動畫導演)、莫妮卡楚特 (MonikaTreut,德國紀錄片導演)以及暉峻創三 (日本東京影展選片人)。這樣的評審陣容,可以看出金馬獎執委會的用心,也難怪執行長侯孝賢在聽到民進黨“立委”的批評時會如此盛怒。
臺灣在民主發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道關卡,就是民眾社會的建立。所謂民眾社會,簡言之,就是社會中有許多不受政治操縱,具有獨立的價值、倫理與行為準則的社會團體。老實説,軟實力,就藏在這些社會團體之中。臺灣電影界為建立與捍衛金馬獎公信力的努力與勇氣,值得我們大家鼓掌喝采。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