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港媒:厚待“扁” 臺北監獄顧此失彼

2012年08月13日 10: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最近臺北監獄首次巨細無遺地公佈了陳水扁在獄中所享受的12項“特權”,外界議論紛紛,褒貶不一。香港《大公報》今日刊載評論文章指出,臺北監獄厚待陳水扁,一方面不想擔負“政治責任”,另一方面希望能堵住綠營的悠悠之口。只是綠營炒作“救扁”完全出於政治目的,並不會因臺北監獄作出澄清而罷休。倒是“扁享特權”一事而引發的副作用不可忽視。日後假如再有高官觸法入獄,是否也可擁有與扁類似的待遇?如此“刑不上大夫”的做法,難令社會大眾信服。臺北監獄看來是顧此失彼了。

  全文摘編如下:

  最近臺北監獄首次巨細無遺地公佈了陳水扁在獄中所享受的12項“特權”,外界議論紛紛,褒貶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獄方此舉並非想“搞噱頭,博出位”,只因陳水扁又傳“死訊”,民進黨“興師問罪”,才不得不公佈真相,以正視聽。

  陳水扁于2010年12月開始入獄服刑,臺北監獄也隨之“名聲大噪”。但監獄畢竟是嚴肅、安靜的教化機構,而非喧鬧、嬉笑的娛樂場所,成為大眾話題、媒體焦點,對臺北監獄而言已不勝煩擾,加之扁不甘寂寞,頻頻興風作浪,監獄方面更是疲於應付。上月有民進黨“立委”語出驚人地説“扁在獄中三度尋死”,言下之意指“扁在臺北監獄過著非人的生活”,而結論當然就是“馬當局應當批准扁保外就醫”。臺北監獄立即澄清,説扁當年在臺北看守所曾絕食三次,但最終都接受了治療,移監後並無異常行為。

  今年上半年以來,扁家就大打“病情牌”,繪聲繪色地向媒體渲染“扁病”,説“肺衰竭”、“上廁所時幾乎昏厥”云云。而獄方則只好公佈扁會客的紀錄,證明扁身體並無大礙。但扁家和民進黨並未善罷干休,一波又一波的救扁運動此起彼伏:5月包括民進黨和臺聯黨在內的43位“立委”及30多個社團連署,要求“法務部”讓扁保外就醫;7月民進黨舉行全臺黨代表大會,兩岸路線轉型事宜未見起色,倒是一致通過聲援陳水扁保外就醫案。

  面對扁家和民進黨發起“車輪戰”,臺北監獄上周終於作出正面反擊,公佈了扁在獄中“高人一等”的待遇,包括:刻意安排相處得來的室友;全年可洗熱水澡,一般受刑人除冬季外,僅每週提供兩次熱水;配有單人書房;室外活動時間比一般受刑人的半小時多一倍;無須到工場工作,可投稿寫專欄,稿費無須上繳;戒護就醫免除戒具,可依意願換醫院、自費延醫自選醫師,一般受刑人必須聽從監獄安排;每週三次會客,一般受刑人一週一次;奔喪不戴戒具;每天早晚量血壓;每週打一次電話給家人。

  早在陳水扁入獄之前,外界就已對其獄中生活作了各種各樣的猜想,而當看到扁入獄報到時,獄方派人幫扁拿行李、辦手續,與一般犯人完全自理不同時,就更加浮想聯翩了。只是出乎意料的是,扁所得到的“特權”竟有逾十項之多,而且包括不少“破天荒”的舉措,如配備書房、自選醫師等。相較于其他普通受刑人,扁在獄中過的已屬“上流生活”了,而非扁家和民進黨所説的那樣不堪入目。

  臺北監獄厚待陳水扁,一方面不想擔負“政治責任”,另一方面希望能堵住綠營的悠悠之口。只是綠營炒作“救扁”完全出於政治目的,並不會因臺北監獄作出澄清而罷休。倒是“扁享特權”一事而引發的副作用不可忽視。日後假如再有高官觸法入獄,是否也可擁有與扁類似的待遇?如此“刑不上大夫”的做法,難令社會大眾信服。臺北監獄看來是顧此失彼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