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政治互信是兩岸共走正確道路的關鍵動能

2012年07月29日 23:23: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美麗的松花江畔,正在隆重舉行的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和平發展這條正確的道路絕不能倒退”被與會者們一遍遍提及;同時,如何增進兩岸政治互信,也前所未有的成為論壇內外積極探討的議題。

  政治互信,説白了就是雙方在政治上相互給予對方信心。過去4年,兩岸經貿、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日益深化,社會一體化進程日益加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路已不可逆轉。因此,如何在兩岸關係邁入鞏固深化新階段的當下深化政治互信,便顯得尤為緊迫,因為它已是開創兩岸和平發展新局的關鍵動能所在。

  正在召開的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政治互信的話題一再被提及,“和平發展回顧與前瞻”成為論壇的子議題之一,也是在回應兩岸急需增強政治互信的題中應有之義。在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這個交流對話、凝聚共識的重要平臺上,在兩岸又迎來另一個4年曆史發展機遇機的今天,提升兩岸政治互信水準理所當然成為了備受矚目的探討內容。

  “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不容損害,也不可動搖。”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28日在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這樣強調:鞏固共同政治基礎,不斷增進互信,是保持兩岸關係正確方向和良好勢頭的首要關鍵;當前,增進政治互信就是要維護和鞏固“一個中國”的框架,在此基礎上,雙方可以求同存異,增強彼此的包容性。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出席開幕式致辭時也提到:和平發展這條路是正確的,值得我們珍惜,絕對不能讓它倒退,而且是要穩步向前;要確保這個趨勢,第一就是希望能夠鞏固互信的基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唯有鞏固“九二共識”,堅定反對“臺獨”,兩岸關係才不會倒退,臺海局勢才不會動蕩不安。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28日在論壇專題研討會上指出,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經驗證明,堅持與維護以兩岸同屬一中為基石的政治認同基礎,事關國家、民族的核心利益,事關兩岸的共同發展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步入鞏固深化階段的今天,兩岸雙方更應清晰地堅持並維護這一立場,為兩岸關係取得更大的突破鋪平道路。

  “兩岸想要逐步破解政治難題,必須在現有政治互信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也強調: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正是為形成新共識“暖身”、成為推動兩岸政治互信的載體。

  除了政治互信,與會的兩岸高層還都不約而同提到了“求同存異”。賈慶林説,兩岸雙方應當本著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充分發揮政治智慧,採取更多實際行動,鞏固和深化雙方的“同”,擱置並包容彼此的“異”,積極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為逐步解決兩岸關係中的深層次問題開闢道路。吳伯雄則表示,兩岸有足夠的智慧存異求同;集中大家的智慧讓兩岸和平發展繼續好好走下去,是我們這次論壇共同的責任。

  是的,兩岸關係發展的道路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其中的坎坷崎嶇,無不與雙方的互信基礎未完全穩固、還有待加強有直接關係。增強政治互信,首要的就是雙方必然要面對的兩岸之間長期存在的歷史性分歧和結構性矛盾,在這種“存異”的基礎上,積極的“化異”,刻不容緩。就像另一位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給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發來的賀函中所説:近8年來,兩岸的交流已由“存異求同”,進而“存同化異”,未來兩岸關係要求能夠穩健積極發展,仍需有志之士共同努力。

  既有新機遇、新希望,又有新難點、新問題,這就是兩岸關係發展到今天面臨的現狀。從開創期到鞏固深化期,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條件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兩岸緊密合作、共渡難關的需求更加強烈,同時在協商、對話與談判中增進與深化政治互信的重要性也日漸突出。無論是當前的國際政經局勢,還是兩岸中國人共同面對的民族復興的重責大任,在在都顯示:強化政治認同、增進政治互信、擴大政治共識是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向前邁進的當務之急。“從一家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兩岸之間就沒有什麼事情不好商量,沒有什麼問題不可以解決”——從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出發,相信兩岸有智慧、有能力,任何困難都阻礙不了我們行走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前進的正確道路上!(蕭青)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