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吳能遠:臺灣歷史教科書撥亂反正刻不容緩

2012年07月18日 08:2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吳能遠17日在華廣網刊文指出,臺灣歷史教科書撥亂反正刻不容緩,臺灣各界都強烈希望馬英九當局能在教科書問題上撥亂反正。

  全文摘編如下:

  據中評社報道,國民黨中常委邱毅11日在中常會建議應該刪除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皇民化”、“臺獨化”等不宜的內容,獲馬英九認同。馬英九並表示,他辦公桌上現正放著一疊即將出版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他看了也覺得很荒謬,內容嚴重違反“憲法”。這是馬英九對爭議多時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內容最明確的宣示。

  歷史教育是形塑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重要手段,任何一個國家在形塑其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時,歷史教育和歷史教科書所扮演的角色,都是無可取代的。龔自珍曾説:“滅人之國,先去其史”。臺灣自李登輝時期以來,“臺獨”勢力利用執政資源,以推動教改為名,以“臺灣主體意識”為掩護,強力修改教科書,將臺灣與大陸分割開來,實行“去中國化”的“臺獨”教育。從初中“認識臺灣”教科書的啟用,到“臺獨”分子杜正勝“同心圓理論”的提出並成為“九年一貫”課程中歷史教育的主綱,再到高中教科書“臺灣史”獨立成冊,臺灣學子的歷史教育已經面目全非,引發社會各界的強烈詬病。

  臺灣佛光大學謝大寧教授寫到:“推動教改以來,教科書早已經被有心人士悄悄地操弄成改變青年意識形態的工具。這些年來,通過李登輝時期的緩步改變,到扁當局時期杜正勝的高調操作,一場我稱之為“國族建構工程”的意識改造,已經“成功”地改變了年輕人對臺灣整體的看法。陳水扁在政治上推動“一邊一國”,結果是推車撞壁,“可是我們的教科書早已成為一邊一國。”他還寫道:“馬政府上臺,很多人真的有種終於復見上國衣冠的喜悅,覺得很多事終於有機會撥亂反正了。可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想法卻似乎越來越脫離了現實。”

  臺灣教科書經過十幾年來“臺獨”的改造,可説問題重重,誠如邱毅所説,“內容充滿‘皇民化’與‘臺獨化’的思想”。其最突出者有四:

  一曰割裂。把“臺灣史”與“中國史”完全分裂,妄圖切斷臺灣與大陸的一切聯繫。在文科,甚至取消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二曰順序。依照杜正勝“同心圓”的設計,課程實施的順序為: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臺灣歷史界大佬許倬雲教授指出,這種安排“最為欠妥”,“這是一個不講來龍去脈的安排。為了政治主張,強迫學生一頭栽進迷霧。” 

  三曰壓縮。在大幅增加臺灣史的同時,減少中國史,把五千年中國史縮小到只有一學期、一冊教科書。臺灣師大東亞係潘朝陽教授寫到:“這種課程結構的設計,自然會産生這樣的教育效果:五六千年豐厚的中國歷史一方面已被大量縮減刪除,一方面又以‘外國史’對待,在既外化且又淡漠地認知‘中國史’情形下,臺灣學子很自然將以臺灣為獨立體而通向世界,這中間沒有中國認同。” 

  四曰荒謬。教科書內容之荒謬不勝枚舉,如清代臺灣用“清領”,“日劇”臺灣用“日治”,“光復”用“戰後”,抗戰勝利用“終戰”等等。

  因此,臺灣各界都強烈希望馬英九當局能在教科書問題上撥亂反正。教科書誤人子弟,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甚巨,誠如臺灣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王仲孚所雲:“消滅青少年的歷史記憶,改變青少年曆史認同,是罪惡的行為。”臺灣教科書撥亂反正,實在已是刻不容緩。(吳能遠 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