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王金平的“政治外遇”?感情與政治類比的誤導?

2012年07月16日 07: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15日發表社論指出,王金平夜會蔡英文,有人形容為“政治外遇”。我們經常將感情拿來和政治類比,這確實可帶來一些啟發,但類比也是危險的,有誤導的可能;例如,如何看待“王蔡會”,從政治和感情兩個角度來看,可能就會出現兩種相反的評價,一不小心就錯失事情的本質。  

  社論摘錄如下:

  人們總是從感情角度來看政治。這其實相當自然,畢竟現代政黨屬性,要求黨員至少黨內要員,要有一定的忠誠度;正如同夫妻之間如果缺乏忠誠度,必然名存實亡。黨員如果可以隨意進出、任意改變政黨傾向,最後必然黨不成黨,選民也無所依循;更別説臺灣的政黨走的還是剛性路線,講求黨紀、黨德;甚至,到今天,老派人士還講究黨魂呢!

  正因為將政黨比擬為婚姻,因此任何跨黨派的互動,就會“外遇”、“劈腿”的帽子滿天飛。“王蔡會”尤其敏感;首先,兩人不但關係友善,更自李登輝掌權時代就建立互信基礎。其次,國民黨內一直有馬王心結,長期以來兩人相敬如冰;民進黨則有蘇蔡之爭,兩人去年還為爭取黨提名爭得刀光血影。最後,蔡英文雖然挑戰“總統”失敗,是否角逐下任,她從未説死,留下不小的想像空間;同樣的,從維基解密資料顯示,王金平也並未放棄角逐“總統”的雄心。  

  可以説,蔡王兩人處境相同,都和黨內同志貌合神離,卻可以和黨外友人私會,再加上兩人對未來仍有所圖;因此,一個詭異的影片即時曝光,更讓王蔡會染上曖昧色彩,當然也立即招來忠誠度的質問。  

  例如,有人批評,王蔡會曝光後,蘇貞昌才知情,似乎不夠尊重蘇貞昌;但是蔡英文並無黨內職務,她的任何動向,包括政治動作,似無必要事先向蘇貞昌報備。更有人批評,王金平宣稱協調“立院”臨時會事宜,卻不尊重的跳過黨主席蘇貞昌;但是,民進黨是派系共治,連“立委”都各有派系屬性,蔡英文在“國會”的影響不會小于蘇貞昌,王金平真有心與“綠委”溝通,透過蔡英文當然是有益無害。  

  當然,王蔡會中,更為動見觀瞻的是王金平的角色。因為他是經由馬英九擔任主席的國民黨提名出任不分區“立委”,才能進而擔任“國會議長”;他的權力基礎來自國民黨,更是執政團隊要員。無論馬王是否有私交,王金平畢竟每週參加高層五人小組會議,王金平比蔡英文更須接受忠誠度的檢驗。  
  
  但是老練的王金平,確實善長拿捏分寸,他宣稱是和在野黨溝通、討論“立院”臨時會相關議題,這確實是“議長”所當為。之前蔡英文任民進黨主席時,雙英會一直無法成形;後來蘇貞昌當選黨主席,寧願花力氣尋求和對岸溝通管道,也不願進行朝野政黨黨主席高峰會。兩黨壁壘分明的後果是,全臺灣人民遭殃,所有重大法案都卡在“立法院”,大政動彈不得。  

  所以,當王金平意有所指説“要請人家請不到,人家邀請了,當然要去”,除凸顯“國會議長”的職責外,何嘗不是強調,如果他有能力做到朝野溝通,當然就必須為所當為。  

  如果拿感情來比喻,有能力“劈腿”的人,當然充滿想像空間;但是如果回到政治的本質,“劈腿”、“外遇説”就不免引喻失義;任何地區的政黨都必須既競爭又合作,絕對不能忘記的是,政黨只是政治的工具,不能無限上綱,讓政黨利益淩駕於“國家”之上。為了人民的利益,政黨在選舉時競爭,但平時必須維持一定的溝通管道,至少不能終日惡鬥,打到一事無成。我們無法了解王金平的真正動機,如果確是站在臺灣的角度,為了協調“立院”臨時會,當然值得肯定;但如果他純是為了個人權力考量,當然就必須接受檢驗。答案到底如何?接下來的“立院”臨時會就可見真章!  

  但無論如何,王金平是當前臺灣政壇少數可以跨黨派的政治人物,這是他的優勢,確實賦予他很大想像空間及可能性;而“可能性”,正是有如一潭死水般的臺灣政治最欠缺的。民調低迷的馬英九,與其猜忌“國會議長”,何不趁機運用王金平的“可能性”?馬英九要振衰起敝,與有人和的“國會議長”合作,絕對是關鍵選項之一。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