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港媒:讓人民生活更好才是兩岸關係主體

2012年06月18日 08: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17日在第四屆海峽論壇大會宣佈多項惠臺新政策,其中以放寬臺生、臺灣居民在大陸就業最受矚目。香港中評社今日刊載社評指出,基於臺灣就業環境不盡理想,薪資水準倒退10多年,大陸宣佈的新政策可預見將引起甚大迴響,這也是兩岸關係打破政治藩籬,回歸到照顧大眾民生本質的正確方向,未來應該繼續向前走。

  全文摘編如下: 

  王毅昨日在海峽論壇開幕式上宣佈的新惠臺措施包括,放寬臺生及其他臺灣居民在大陸就業的相關政策;臺灣居民至大陸簽注由一年延長為二年;開放臺灣居民可以在大陸高校申請教師資格證,以及開放臺灣大米進口、提供臺資企業600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額度等。 

  大陸這波惠臺政策最重要是就業的部分。大陸放寬臺生、臺灣民眾就業限制,勢將吸引一些熱情積極的年輕人轉換戰場,到大陸打拼,將形成兩岸更大、更全面性的大交流。 

  以在大陸讀書的臺生為例,臺灣並未提供其友善的就業環境,讓許多臺生忿忿不平,例如不承認大陸醫療文憑、限制考照,也不能享有考臺灣公職的平等待遇等;不是臺生不返鄉,而是現實環境逼得他們無法返鄉,這波新的惠臺政策解決了他們絕大部份問題。此外,臺灣高校教職極難取得,公立學校一位難求,教授退休後又盛行轉到私立學校任職,私校因招生不易慘澹經營,職缺萎縮。不少學有專長,海外名校畢業的年輕博士苦於無法安頓,日子過危危顫顫,此後臺灣年輕學者勢將掀起一波西進潮。 

  臺灣出生的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葉家興日前在臺北接受中評社專訪提到,香港也曾擔心太多內地生赴港就學、就業會衝擊到香港的機會,事實上,“外地留在香港就業的專才反而是製造港人的就業機會,有研究指出,一個專才可以製造出5到10個就業機會,應該要採取開放的思維。” 

  大陸協助臺灣民眾就業的政策,從民眾來看則是大陸給他們開了一扇窗。不論怎麼看,政治終究要回歸本質,讓人民生活更好才是兩岸關係的主體,才能長長久久。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