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時評:2012兩岸經貿合作期待承接輝煌

2012年03月14日 10:4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全國兩會即將於今天落下帷幕,想起兩會期間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擴消費促流通和發展對外經貿”記者會中針對兩岸經貿話題時所説:“今年還會擴大降稅範圍,會有更多的臺灣産品,特別是農産品會到大陸來,這對臺灣經濟的繁榮發展應該是非常有利的、正面的信號。2011年是兩岸經貿合作的ECFA元年,自2011年1月1日起早期收穫全面實施,兩岸共用和平紅利。臺商讚“和平紅利”可謂看得見、摸得著。邁入2012年隨著兩岸經貿合作的多領域、多渠道的不斷深化,兩岸的經貿合作必定會跨入新階段、書寫新篇章。從全國兩會上,我們已經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互惠于農暖人心  

  3月9日農業部對臺灣農業事務辦公室主任陳萌山強調:“研究進一步放開臺灣農産品進入大陸市場的品種和數量的可能性,擴大島內農産品登陸關稅降稅的範圍。同時我們將進一步保護臺灣農産品智慧財産權,加強大陸市場的監管,鞏固銷售臺灣農産品主渠道,推動兩岸農業優勢互補,合作雙贏。” 

  自從ECFA簽署以來,就為臺灣農産品到大陸來銷售供了制度化的保護,拓寬了臺灣農産品到大陸的渠道和形式,彰顯了兩岸民眾血濃于水的親情。

  國臺辦在去年11月份表示支援並鼓勵大陸企業建立直接、常態、穩定的對臺採購機制,加強對臺灣農産品採購。並且大陸有關方面也積極的參與了臺灣農産品的推廣活動,例如開展了“臺灣水果節”等。農業部同時表示今年大陸將繼續執行ECFA協議,大範圍的關稅降低或減免為臺灣農産品銷往大陸提供了一個非常廣闊的空間和條件。這些舉措也會讓臺灣的農民兄弟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和平紅利”帶來的好處。

  與此同時大陸為了鼓勵臺灣農民到大陸來投資和開發,設了29個臺灣農民創業園和9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為廣大的臺胞提供了廣大的創業空間和熱土,而臺灣同胞也會將臺灣先進的農業技術引進到大陸,共同參與到大陸的農業建設開發中。正如陳部長所言:“臺灣和大陸的優勢的結合是1+1遠遠大於2的,臺灣的研發、大陸的製造能力加起來會迸發出一種非常大的合力和創造力。”相信兩岸合作之花必將在祖國的大地上結出豐碩的果實。互惠于農的兩岸和平紅利必將跨越海峽溫暖兩岸。

  陸資入臺三份情:熱情、親情、知情

  3月2日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大會新聞發言人趙啟正在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説到,政協委員們對於兩岸議題不僅有熱情,更有親情。誠然,兩岸人民骨肉相連,親情是根,熱情是葉,只要有根,熱情之葉就永不凋零!

  對於陸資入臺,兩岸同根同租的手足之情是一場中華文化交流融合的讚歌。這意味著陸資入臺又多了份“知情”即“中華情”。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今年會在海協會、海基會兩會的會議上簽署投資保護協定,這個投資保護協定簽署生效以後,臺灣方面對陸資入臺將會進一步開放。五千年的中華文化,一顆中國心,兩岸中華情!

  2012承接輝煌 書寫新篇章

  2011年是兩岸經貿的豐收年。ECFA相關協議及早期收穫計劃的實施對兩岸經濟尤其是對臺灣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兩岸的經貿合作正逐步走向輝煌。隨著今年新的一系列兩岸經貿政策的出臺,我們有理由相信2012年兩岸經貿合作必將走向新的高峰。

  2012年中國政府首次將經濟增長目標下調到“保八”線以下,對此主管經濟的王岐山副總理幽默地回應:“就像開車的人拐彎時總要減點兒速。”經濟結構轉型在大陸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促進兩岸企業轉型升級也是兩岸在2012年需要研究的重點,在此經濟轉型之際,兩岸更應抓住歷史機遇,搶佔經濟結構轉型之後的至高點,順兩岸合作之大勢、創兩岸經濟之大業!

  一滴水想要不乾涸,最好的辦法就是融入大海。兩岸的經貿想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長久繁榮,最好的方式就是互相合作、優勢互補,將兩岸發展之泉跨越海峽匯入中華民族這片廣闊的大海,掀起陣陣怒潮,發出新世紀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一灣淺淺的海峽能丈量出的是岸與岸的距離,丈量不出的是兩岸民眾血濃于水,骨肉相連的心與心的距離!2012我們一起跨越海峽、振翅高飛,在同一片熱土下,書寫兩岸新篇章!(台灣網 吳知音)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