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用文化紐帶繫緊兩岸同胞間的骨肉親情

2012年03月08日 16: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積極擴大各界往來,開展文化、教育等交流,使兩岸同胞聯繫更緊密,感情更貼近,利益更融合。”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代表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會作工作報告時就今年工作部署指出:“就兩岸文化交流情況等開展專題調研,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增進臺灣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

  文化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優秀文化傳承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脈。文化上的認同和傳承是一個民族團結的精神支柱,也是一個國家統一繁榮的重要基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就是在認同和傳承優秀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團結、自強、奮鬥不息,中國就是在中華文化內聚力量下始終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海峽兩岸有著共同的文化淵源和文化基礎,傳承著共同的民族傳統,因此兩岸在文化上的交流與聯繫不存在隔閡與阻礙。我們應該看到臺灣有相當部分的同胞由於歷史原因離開祖國大陸,被迫與大陸的親人分離,但長長的海峽並沒有阻斷他們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對家鄉傳統習俗的記憶,余光中的《鄉愁》正是這種情感的真實寫照。自海峽兩岸實現“三通”以來,多少臺灣兒女回到大陸尋找離散多年的親人,多少頭兩鬢斑白的老人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骨肉,這一幕幕是動人的,這就是中華民族“盼團圓”、“親骨肉”的文化傳統的驅使,這種內在動力是任何外部力量無法阻擋的。

  在新世紀,兩岸交流領域在進一步擴展,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各領域的交流正蓬勃展開。尤其在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之下,兩岸的文化交流將會更加突顯重要性。兩岸要實現和平統一,對文化的認同是更深層次的統一,如何在臺灣島內仍然存在著複雜多變的影響兩岸和平發展的因素的情況下,實現對共同文化的認同和傳承,進一步深化文化交流是關鍵,有了共同的文化信仰,任何形式的分裂力量都是脆弱的。

  前一段時間,被稱為“跨越海峽、跨越偏見”的臺灣女子張平宜投身祖國大陸的農村教育事業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中華兒女。一個臺灣女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兩岸同胞骨肉一家親、血濃于水的親情,這正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認同和傳承,是中華文化的紐帶係住兩岸同胞情誼的生動寫照。(扶海濤)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