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民進黨敗選檢討別又來個自欺欺人

2012年02月14日 10:0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明天舉行擴大中常會,提出“2012總統大選敗選檢討”初稿,非但時程遲緩,檢討內容也傳將“只見秋毫,不見輿薪”,不敢面對問題核心,坦誠檢討黨的兩岸政策與“臺獨”路線。臺灣《中華日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從目前態勢看來,民進黨根本沒有全盤檢討兩岸政策的打算。民進黨如果一味自欺欺人,反國際形勢、反兩岸現實、反主流民意而為,未來要想穩操勝券,恐將如“鮒魚困涸轍,難待西江水”。

  全文摘編如下: 

  “總統大選”完成已經一個月,民進黨明天才要舉行擴大中常會,提出“2012總統大選敗選檢討”初稿,非但時程遲緩,檢討內容也傳將“只見秋毫,不見輿薪”,不敢面對問題核心,坦誠檢討黨的兩岸政策與“臺獨”路線。避重就輕的敗選檢討無異“光打雷不下雨——虛晃一招”。 

  這次選舉過程,蔡英文一路緊咬馬英九,尤其操作“三隻小豬”帶動風潮,民進黨因此對選情十分樂觀,最後竟然大輸。檢討原因,各方鹹認為最大罩門在於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主張,此即敗選主要原因之一,民進黨自然應該痛定思痛,認真檢討兩岸政策,並且提出新的方向。 

  蔡英文在謝票過程中,曾指出民進黨應檢討的三個方向,包括長期結構性的問題需要提出甚麼對策,競選團隊需要改進的地方與大環境問題。其中長期結構性問題,顯然包括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因此,外界原本期望民進黨能在敗選檢討報告中,務實檢討其兩岸政策的盲點與錯誤。 

  但從目前態勢看來,民進黨根本沒有全盤檢討兩岸政策的打算。因為黨內主流意見,普遍認定大選失利的關鍵原因不在於路線問題,也與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主張關係不大,而是敗在內部整合問題、選戰策略錯誤、議題操控失靈、危機處理拖泥帶水、不夠明快果斷,甚至還有人把賄選都列為重要因素,誠所謂“人手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民進黨如此僵化顯然與蔡英文有關,因她尚未卸下黨主席職務,檢討她的兩岸政策主張無異否定她的路線,她不可能會接受,有意拱她再戰2016的各路人馬也絕不樂見。其實,這就是民進黨的集體意識、即“臺獨”意識的呈現。民進黨對臺灣定位的論述,從“臺獨黨綱”進化到“臺灣前途決議文”,再修正為“正常國家決議文”,文字稍有不同,但基本精神卻沒有太大差異。 

  基本上,民進黨始終以“臺灣獨立建國”做為建黨理想,在政治上,對大陸採對抗而非和平;在經濟上,對大陸採限制而非開放;在社會上,對大陸敵視而非友好;在國際關係上,始終企圖“挾美制中”。換言之,民進黨不但認為大陸對臺灣的威脅遠遠大於機會,而且一向把大陸視為敵人。 

  自建黨起始,民進黨領導階層即以“臺灣獨立建國”自我麻醉,也以此“調教”綠營選民,將這種與現實脫節、唯求對本身有利的路線,當成不可侵犯的“神主牌”,如有人想要修正就是綠營公敵。蔡英文曾任“陸委會主委”,深知兩岸關係的重要性,卻不敢改變黨的路線,其道理在此。謝長廷曾提出“憲法一中”,最近又倡議“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應該向國民黨趨近”,在黨內都被罵到臭頭,其原因亦復如此。 

  “臺灣獨立建國”是一條走不通的路,建立良好的兩岸關係則是一條必須走的路,民進黨如果一味自欺欺人,反國際形勢、反兩岸現實、反主流民意而為,縱然可以穩住基本教義派,卻很難贏得中間選民的認同和支援,未來要想在“總統大選”穩操勝券,恐將如“鮒魚困涸轍,難待西江水”。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