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何妨聽取不同的聲音

2012年02月02日 10: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日發表社論説,此次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失敗後,隨之而來的卻是民進黨市議員扺制企業家王雪紅旗下的HTC品牌手機,以及這兩日的拒見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薄瑞光事件,這其間流露出的受害、封閉心態,對民進黨未來的發展,可説是有害無益。  

  社論指出,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臺灣的朝野政黨立即展開第二回合的競爭,馬當局風風火火啟動“新閣”,要開始著手完成黃金十年藍圖;但是,國民黨或馬當局不可能唱獨角戲,很快的,當馬當局行政團隊面對新國會,民進黨將浮出臺面,而且在監督中擔綱重要角色,屆時,朝野政黨會爆出何種火花?是高手過招?還是秀才遇到兵?如果説,臺當局新“內閣”毫無喘息的空間,必須馬上上手;同樣的,民進黨不能一齣場就毫無章法,歸根究柢,民進黨的徹底反省檢討,同樣也是當務之急。  

  正因如此,民進黨中央日前提出的敗選檢討,特別令人錯愕;據報導,民進黨中央提出的兩項敗選原因,分別是一、前美國在臺協會辦事處(AIT)處長包道格選前公開支援“九二共識”,對選舉造成影響;第二、投票當天傳出開票作業異常。  

  社論説,先就開票作業異常而言,以臺灣公務人員的素質及訓練,任何人試圖在開票時大規模做手腳,做掉數十萬選票,皆是匪夷所思,民進黨若提出這樣的“檢討”,簡直和鴕鳥無異。  

  作票指控離譜,但民進黨敗選報告中優先挑出美國政府的態度,則更有特殊的情結。事實上,選舉時有數十位重量級的企業家跳出來挺“九二共識”,民進黨中央獨責美國,蔡英文甚而拒絕和來訪的薄瑞光會面,只能説,民進黨自認外交向來以美國老大哥馬首是瞻,卻得到這樣的回報,頗有“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感情受傷害之嘆。  

  但是,蔡英文或民進黨在責怪美國之前,何妨深思,他們對美國一直有錯誤的認知及期待。蔡英文曾在ECFA大辯論時批評,馬當局政策傾中,可能會改變亞太地區的戰略結構,言下之意,美中是零和關係,臺灣太靠近大陸,是美日所不樂見;但美國、甚至日本在選舉期間所表現的,卻顯示出美中關係是既競爭又合作,並非零和之爭,兩岸關係緊張,非美國所樂見;事實上,維基解密透露,歷任AIT處長早已向民進黨傳達這樣的訊息,民進黨不論是有心或無意,都因為誤判而付出慘痛的代價。  

  更重要的是,無論民進黨多看重美國,正如薄瑞光所説,美國人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最後還是臺灣人民所做的抉擇;民進黨可以怪美國,可以怪王雪紅、郭臺銘等企業家,但美國人沒有選票,企業家頂多也是一人一票,民進黨與其怪東怪西,何不好好去了解,為何這些支援“九二共識”的聲音,能夠説服選民!  

  對政客來説,選舉輸贏無異是贏者全拿的零和競爭,但對選民而言,其實就是選擇一個心目中可行的方向;因此,任何競選團隊提出的藍圖中,必須包含正確的現狀,然後才可能開出務實的藥方。民進黨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在這次選舉雖然絕口不談“統獨”,但卻無法脫離“統獨”的架構來打選戰;當民進黨將馬當局都打成統派、“九二共識”會傷害主權時,其實和民意愈離愈遠;因為,對臺灣選民來説,“統獨”早就不是問題,臺灣主權也沒有受傷之虞,他們關心的是,臺灣如何在全球化、亞太區域競爭中,不被邊緣化、重新找到利基;民進黨對現狀解讀錯誤,當然就無法提出正確診斷。  

  敗選當然是個傷痛的經驗,尤其民進黨對此次選舉寄望甚深;但就如大家經常説的,勝選高興一天就夠了,同樣的,敗選也是難過一天就夠了;務實的政黨會誠實檢討敗選原因,未來才可能勝選。但自己人的檢討,只是第一步,民進黨有必要跨出去,了解不同的聲音,正如選舉時蔡英文曾經承諾,如果勝選將籌組大“聯合內閣”,包容各種不同聲音,這樣的承諾不該因為敗選而失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