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王建民:“九二共識”是臺灣繁榮安定的基礎

2012年01月31日 10: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今日在華廣網刊文指出,堅持“九二共識”、共同反對“臺獨”,是維護並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確保臺灣安全繁榮的基礎和前提;不斷攻堅克難、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振興中華民族,是確保臺灣安全繁榮、增進臺灣同胞尊嚴的光明坦途,也是創造“臺灣新歷史”應走的正確的“臺灣路線”。

  全文摘編如下: 

  新年之初的臺灣“大選”,馬英九贏了對手蔡英文八十萬張選票,得以連任執政,讓臺灣老百姓安心,讓大陸寬心,讓美國放心。馬英九在當選感言中表示,這場選舉不是馬英九個人的勝利,而是“臺灣人民的勝利”,是“追求清廉、繁榮與和平的臺灣路線的勝利”,他還表示要盡力完成創造“臺灣新歷史的任務”,捍衛“臺灣的安全跟臺灣人民的尊嚴”,“為臺灣奮鬥到底,這是對臺灣最莊嚴的承諾”。

  筆者認為,兩岸同胞的命運休戚與共,臺灣的前途與祖國大陸與兩岸關係緊密相連。堅持“九二共識”、共同反對“臺獨”,是維護並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確保臺灣安全繁榮的基礎和前提;不斷攻堅克難、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振興中華民族,是確保臺灣安全繁榮、增進臺灣同胞尊嚴的光明坦途,也是創造“臺灣新歷史”應走的正確的“臺灣路線”。近二十多年兩岸關係的歷史從正反兩個方面一再證明了這一點。李登輝、陳水扁背棄“一個中國”原則,否定“九二共識”,搞分裂、搞“臺獨”,導致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危機不斷,由此破壞了臺灣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導致臺灣經濟持續惡化,也加劇了臺灣內部的分化對立。在這種情況下,臺灣的安全環境惡化起碼的繁榮安定也不能實現,又何談增進臺灣同胞的尊嚴?

  2008年馬英九上臺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共同反對“臺獨”的基礎上,迅速緩和改善了兩岸關係,並開創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兩岸兩會恢復商談,簽署16項協議和2項共識,實現了兩岸同胞期盼已久的全面直接“三通”,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在增進兩岸同胞相互了解的同時,也增加了臺灣的經濟收入,兩岸ECFA的簽署和實施為臺灣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這些使得臺灣經濟能夠克服全球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較快實現復蘇,從陳水扁時期的負增長到2010年10%的正增長。儘管經濟復蘇惠及臺灣全體民眾是個複雜的工程,也需要時間,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ECFA對臺灣經濟發展的正面效應不斷顯現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與此同時,兩岸在協商臺灣同胞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組織活動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有效維護了臺灣同胞的權益和尊嚴。所有這些如果沒有堅持“九二共識”、共同反對“臺獨”基礎是難以想像的。

  馬英九上臺以來,歷次民調都顯示,臺灣民眾對馬英九執政最肯定的是他務實、開放的兩岸政策與路線以及兩岸合作取得的重大成就。這次臺灣“大選”,臺灣民眾再次選擇了馬英九,而不是否定“九二共識”的蔡英文,實質就是選擇堅持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臺灣繁榮安定的正確道路。表明堅持“九二共識”、共同反對“臺獨”不僅是大陸方面的主張、大陸同胞的要求,也是臺灣的主流民意,也表明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認識到堅持“九二共識”、共同反對“臺獨”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實現臺灣安全、繁榮、安定與尊嚴的正確道路。

  目前,馬英九對媒體表示,未來“沒有連任壓力,但有歷史評價壓力”,要“為歷史留下典範”。筆者認為,選擇並堅持正確歷史方向才能獲得正面歷史評價,為歷史留下正面典範。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的歷史、兩岸主流民意已經昭示,堅持“九二共識”、共同反對“臺獨”,不斷推進並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是理應堅持的正確的歷史方向。近期臺灣媒體報道,具有財經專長的陳衝及推進社會福利有功的江宜樺將接任吳敦義之後的行政部門正副首長,顯示馬英九重視臺灣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因而受到輿論肯定好評。筆者認為,未來馬英九當局應在強化內政改革與經濟發展的同時,重點放在強化兩岸政治互信、攻克兩岸關係難題與開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境界上,進而引領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一道共同振興中華民族,為兩岸關係,為中華民族,也為自己,為臺灣書寫新的歷史。(王建民,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