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張文生:蔡英文“宇昌門”的三大疑點

2011年12月14日 09: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副教授張文生今日在華廣網刊文,分析蔡英文“宇昌門”的三大疑點。全文摘錄如下:

  近日,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攻防過程中,蔡英文被曝光在扁當局的“行政院副院長”任內利用職權取得“國發基金”投資家族控股的企業宇昌公司,並在卸任後轉任宇昌公司董事長。這使得蔡英文原本還算不錯的清廉形象被涂上了“圖利”的陰影,民進黨提名蔡英文本來是想能在一定程度上與扁政府樹立的貪腐形象有所切割,沒想到蘇嘉全的“農舍案”加上蔡英文的“宇昌門”,民進黨到底還是擺脫不了扁立下的貪腐形象。

  1.“宇昌門”的疑點之一是當權者利用職權圖利家族企業。

  從主觀上説,民進黨或蔡英文當初爭取“國發基金”投資宇昌生技公司,未必具有圖利的故意。一是臺灣的産業發展確實到了轉型與調整的時期,必須有一些具有遠見的企業和資金轉向新興的生技産業,起到領航的龍頭作用,而蔡英文不避嫌疑讓家族企業投入新興産業,也許當被是抱著犧牲與奉獻的心態;二是參與宇昌生技公司創建的主要成員中還包括翁啟惠、何大一及陳良博等專業人士,外界不會懷疑他們推動臺灣生技産業發展的真誠動機。然而,作為從政多年的官員,在官商之間,在權錢之間,不能沒有任何警覺性,古語雲:“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蔡英文就算是沒有圖利的主觀故意,但是在“副院長”任內,大權在握,爭取“國發基金”上億元(新台幣,下同)的投資,又與家族企業挂勾,豈能沒有瓜田李下的嫌疑呢?更何況“國發基金”已經拒絕藍營的高育仁等的申請的情況下,迅速轉而批准投資宇昌公司,要説其中沒有任何權力和利益考慮的色彩,恐怕是無法取信於民的。

  2.“宇昌門”的疑點之二是當權者違反了旋轉門的規矩。

  蔡英文不僅自己在任內批准“國發基金”投資家族控股的宇昌公司,而且在卸任後堂而皇之之出任宇昌公司的董事長。這一行為可謂是嚴重違反了官箴,在任內利用職權安排自己卸任後的出路,尤其是自己申請、自己批准、自己參與、自己設立、自己出任卸任後的公司董事長,無論主觀上多麼無辜或存有多麼偉大的理由,都是嚴重違反了行政倫理和行政規範。行政官員卸任後不得出任與職權有關的營利事業機構的職位,這是世界各國各地區公認的旋轉門規則,目的是防範政府官員利用職權進行官商勾結圖謀私利。這並不是官場的潛規則,而是明白無誤的法律法規。即使蔡英文有足夠的理由解脫自己的無辜,然而一旦破壞這樣的官箴,就會給不法之徒提供有機可趁和有利可圖的機會。正是為了防範一切不法,預防圖利行為,旋轉門規則沒有任何彈性解釋的空間,無論主觀上出於故意或過失或所謂的“善意”,都必須承擔違反法紀的應有制裁。

  3.“宇昌門”的疑點之三是蔡英文是否證明了她的經營管理能力?

  扁當局設立宇昌公司,目的是所謂發展生技産業,當然,從臺灣的産業發展戰略看,也無可厚非。但是民進黨向來強調所謂的程式正義,“宇昌門”的最大疑點正是在於程式問題。不過,除了程式問題,宇昌公司是否實質上推動了生技産業的發展也是可以檢驗的。宇昌生技公司是否達到了開發新藥、發展生技的目的也應當接受輿論的監督。蔡英文曾經表示,她擔任民進黨主席以前從未因為錢而擔憂過。蔡英文是富家女出身,家財過億,她不可能是中下階層的代表,她在從政歷史上的最大紀錄是在李登輝任內協助研究“兩國論”,在陳水扁任內極力阻擋承認“九二共識”,蔡英文也從未體現出發展經濟或經營管理的長才。唯一檢驗蔡英文的經營管理能力的機會就是擔任宇昌公司董事長的並不算太長的時間。從臺灣生技産業的發展現狀看,似乎宇昌公司並未起到太大的推動作用,宇昌公司本身經過多次改組,其贏利似乎更多來源於投資而不是來源於生技。如果在僅有的機會中蔡英文未能充分證明她的經濟建設和經營管理能力,臺灣民眾能夠放心把未來臺灣經濟發展和建設的機會放到她的手上嗎?(張文生,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副教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