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立制度比捐農舍重要 終結選前漫天喊價

2011年10月20日 16: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為解決老農津貼“每逢選舉漫天喊價”問題,馬英九宣佈了社會福利加碼新制;同日,蘇嘉全為使選情止血,宣佈捐出爭議農舍。

  臺媒《聯合報》網路版發表評論説,當天電子媒體的新聞報導多半側重後者、忽視前者,事實上,影響臺灣未來更深遠的,不是算計個人利害的停損,而是牽涉兩百八十七萬人權益的津貼制度化。 

  老農津貼向來被視作選舉催票的“強力春藥”。一九九五年底島內民代選戰催生“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年滿六十五歲、農保年資六個月以上且未領取其他補助的臺灣老農,自此每月都可領三千元(新台幣,下同)津貼。其後,二○○四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二○○五年“三合一”選舉、及二○○八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每次加碼一千元。這次也不例外,藍綠持續演出加碼比賽。 

  當年老農津貼的出現,標舉著“照顧弱勢”、“分配正義”等口號,或有立論基礎;但淪落到今天,幾已變成朝野選舉加碼競賽,荒腔走板。不顧財政負擔的結果,再加上“不跌”的承諾,將使老農津貼暫行條例變成“肉桶法案”,成為政客們慷納稅人之慨的空白支票,有何“正義”可言?逢選舉必加碼的老農津貼,遲早將壓垮農業預算乃至公共財政。這也是臺灣政治的民粹之處。朝野把津貼當成割喉戰喊價,但最後斷氣的,是公共財政和納稅人,不是嗎? 

  用津貼來收買老農票,其實是在羞辱農民,藍綠兩黨都難辭其咎。不思發展農業,政客只會舉債散財,後果讓兒孫輩代償,這真的是老農們要的嗎? 

  每逢選舉,島內政治人物競相開出錢坑法案,已是臺灣政治的常態。今年也不例外,除了老農津貼加碼,包括身心障礙補助、老人生活津貼、原住民給付、各項低收入戶補助等,都有民意代表要求加碼。 

  物價上升,津貼、補助隨之調整無可厚非,問題就在過往的加碼,民意代表幾乎至少“千元起跳”,不考慮比例原則。千元看似小錢,乘上動輒數十萬人的支出,金額就驚人了。 

  以老農津貼為例,每加碼一千,臺當局財政每年就失血八十二億。內政主管部門社福支出更龐大,每加碼一千,公共財政就失血兩百廿億。若每逢選舉就喊價加碼,金山銀山也難填這無底洞。 

  馬英九提出的隨物價指數加碼,惠及大部分弱勢及老農,雖有選舉考慮,卻不能不報以掌聲。畢竟,自十六年前發放老農津貼以來,藍綠執政者總是向失血提案低頭,有誰試圖解決喊價亂象? 

  批馬英九沒魄力的人,不妨想想此案對決策者是多巨大的壓力。由此,也凸顯蘇嘉全捐農舍其實只為自利而無助公義。如果真合法,理當捍衛到底;如認法律不週,也當敦促同志提修法案;蘇嘉全舍此不為,卻訴諸遭追殺的悲情,豈是競選者所應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