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商是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重要紐帶

2011年09月14日 09: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媒《中央日報》網路版14日發表社評文章説,自從1992年臺當局正式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後,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日益密切,目前大陸為臺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及第二大進口夥伴、第一大順差來源地與第一大投資地。

  臺商赴大陸投資對雙方經濟發展都有利益,對臺灣而言,在大陸的臺商普遍仍與臺灣母公司及相關配合企業保持密切聯繫,經常返臺採購上游原料及機器設備,因此促進了臺灣對大陸的出口,替臺灣創造了為數可觀的外匯順差,增加了臺灣經濟實力,也增加了臺灣管理人員的雇用。

  對大陸而言,臺商投資可以促進發展、引進資金技術、帶動相關投資、增加勞工就業、繳納稅賦、創造鉅額外匯,維繫社會的合諧發展,對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臺商赴大陸投資基本上是符合經濟學“比較利益”的原則,對兩岸産業分工合作産生互補互利的結果,一方面帶給大陸工作機會與所得的提升,一方面也使臺灣的出口大幅增加,且加速臺灣産業升級,對臺灣的經濟發展有相當正面的效益。

  臺商是兩岸經貿往來的臍帶,也是雙方經濟發展的重要資産,更是扮演兩岸與國際經貿舞臺接軌的關鍵角色。因此臺商在大陸投資經營的良窳,對臺灣經濟成長非常重要,同時臺商也是維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因素。

  自從2008年馬英九就任後,這三年多來兩岸海基、海協兩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一共舉行過6次會談,簽署15項協議,解決兩岸交流需要處理的各項事務,使雙方關係邁向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大道,也替大陸臺商開創穩定發展的大環境。

  現在兩岸大“三通”實現,兩岸一日生活圈成立,從臺灣到大陸各地幾乎都有直航,大大縮短兩岸的實際距離,對臺商在大陸的經營發展以及工作生活,提供一定程度的便利。同時也由於大“三通”的實施,降低往來兩岸的時間及成本,也有助於臺商的産業鏈佈局,提升國際競爭力。

  特別是2010年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其主要內容是降低關稅、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促進兩岸經貿的良性迴圈,是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里程碑,也對雙方和平發展有極大的幫助。今年1月1日ECFA的早期收穫計劃實施後,臺灣不論是農漁業、中小企業的産品,對大陸出口都有很大的增加,也為臺商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明年關稅再降後,相信對兩岸經貿往來會更進一步的幫助。

  時序邁入二十一世紀,面對“世界經濟整合化”及“企業經營全球化”兩大趨勢,臺灣經濟發展的戰略,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徹底“國際化”與“自由化”,才能戰勝這兩大趨勢的挑戰。

  總而言之,臺商是臺灣經濟實力的延伸,也是兩岸經貿關係的重要紐帶,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希望臺灣朝野各界對此要有“臺灣共識”,共同努力來協助臺商在大陸的經營發展。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